集大家書法 , 書法家學(xué)習(xí)創(chuàng)作站
公眾號:集字書法
微信小程序:集字書法
摘要: 趙之謙(1829年-1884年),中國清代著名的書畫家、篆刻家。漢族,浙江紹興人。初字益甫,號冷君;后改字撝叔,號鐵三、憨寮、又號悲庵、無悶、梅庵等。所居曰“二金蝶堂&rdqu
趙之謙(1829年-1884年),中國清代著名的書畫家、篆刻家。漢族,浙江紹興人。初字益甫,號冷君;后改字撝叔,號鐵三、憨寮、又號悲庵、無悶、梅庵等。所居曰“二金蝶堂”、“苦兼室”,官至江西鄱陽、奉新知縣,工詩文,擅書法,初學(xué)顏真卿,篆隸法鄧石如,后自成一格,奇倔雄強,別出時俗。善繪畫,花卉學(xué)石濤而有所變化,為清末寫意花卉之開山。篆刻初學(xué)浙派,繼法秦漢璽印,復(fù)參宋、元及皖派,博取秦詔、漢鏡、泉幣、漢銘文和碑版文字等入印,一掃舊習(xí),所作蒼秀雄渾。青年時代即以才華橫溢而名滿海內(nèi)。他在書法方面的造詣是多方面的,可使真、草、隸、篆的筆法融為一體,相互補充,相映成趣。趙之謙曾說過:“獨立者貴,天地極大,多人說總盡,獨立難索難求”。他一生在詩、書、畫、意上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終于成為一代大師。
自幼讀書習(xí)字,博聞強識,曾以書畫為生。參加過3次會試,皆未中。44歲時任《江西通志》總編,任鄱陽、奉新、南城知縣,卒于任上。擅人物、山水,尤工花卉,初畫風(fēng)工麗,后取法徐渭、朱耷、揚州八怪諸家,筆墨趨于放縱,揮筆潑墨,筆力雄健,灑脫自如,色彩濃艷,富有新意。其書法初師顏真卿,后取法北朝碑刻,所作楷書,筆致婉轉(zhuǎn)圓通,人稱“魏底顏面”;篆書在鄧石如的基礎(chǔ)上摻以魏碑筆意,別具一格,亦能以魏碑體勢作行草書。趙之謙篆刻初摹西泠八家,后追皖派,參以詔版、漢鏡文、錢幣文、瓦當(dāng)文、封泥等,形成章法多變,意境清新的獨特風(fēng)貌,并創(chuàng)陽文邊款,其藝術(shù)將詩、書、畫印有機結(jié)合,在清末藝壇上影響很大。其書畫作品傳世者甚多,后人編輯出版畫冊、畫集多種,著《悲盦居士文》、《悲盦居士詩》、《勇廬閑詰》、《補寰宇訪碑錄》、《六朝別字記》,其印有《二金蝶堂印譜》。此外趙之謙撰有《張忠烈公年譜》,以編年的形式敘述明末抗清名將張煌言的一生。趙之謙的篆刻成就巨大,對后世影響深遠。近代的吳昌碩、齊白石等大師都從他處受惠良多。
趙之謙篆刻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