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_国产综合色在线精品_国内自拍真实伦在线视频_2021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_永久免费av无码不卡在线观看

集大家書法 , 書法家學(xué)習(xí)創(chuàng)作站

公眾號:集字書法

集字書法 掃一掃關(guān)注公眾號

微信小程序:集字書法

集字書法 掃一掃下載書法APP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 > 書法學(xué)習(xí)

 吳琚《識語并焦山題名》 行書 釋文

0 2023-10-22 12:02:35

摘要:    吳琚《識語并焦山題名》 行書 32.8 x 44.9公分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杞宋文獻(xiàn)不足。而禮無所取證。先圣憫之。今觀唐李氏譜牒命誥。宛然具存。迺知來裔善守其家

  吳琚《識語并焦山題名》 行書 32.8 x 44.9公分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杞宋文獻(xiàn)不足。而禮無所取證。先圣憫之。今觀唐李氏譜牒命誥。宛然具存。迺知來裔善守其家者如此。攬卷為之三嘆。時淳熙歲丙午中秋后四日。書於淮東摠餉官舍。延陵吳琚。九月廿六日。

  焦山題名。延陵吳居父。解組襄陽。汝陰孟子開臨邛常叔度。皆一時秩滿。聯(lián)舟東下。泊紫金山。越三日。來浮玉觀新建飛仙亭。又三日。絕江而南。紹熙辛亥季秋丙寅題。

  這幅吳琚的“書識語并焦山題名”,是拼合了“觀李氏譜牒”、“焦山題名”二帖而成。兩帖在內(nèi)容上并無關(guān)聯(lián),書寫的時間也有差異。前者是吳琚在淳熙十三年(1186)時,追記觀唐代李氏譜牒所題的跋文中,感嘆譜牒應(yīng)受重視的一段文字。后者則是錄抄了他在紹熙二年(1191)赴官襄陽的途中,于焦山所題寫的文字。焦山位于鎮(zhèn)江,是長江上的一座島丘,由于景色優(yōu)美,許多文人書家多曾在此留下珍貴的墨跡。

  他善作詩詞,也精於書法,常常受到南宋孝宗的賞識與召喚。吳琚的書法,除了常臨摹鐘繇、王羲之的法帖之外,又學(xué)米芾,甚至到了形神肖似的地步。

  這幅書跡雖然均為小字行書,但字字寫來,筆畫之提頓躍動感十足,頓挫有致,墨色變化豐富。字之結(jié)體也非方正,常有偏斜體態(tài),字態(tài)傾斜生姿,這也就是有所峻峭處的特色。整篇行氣,雖然較米芾的書風(fēng)含蓄,但通幅縱恣自如,也有一股瀟灑意氣。

  其他資料:

  吳琚(活動於公元12世紀(jì)末期),字居父,號云壑,開封(今河南開封)人,生卒年不詳。吳益(1124-1171)子,宋高宗吳皇后之侄。陳傅良(1137-1203)在太學(xué)時,琚執(zhí)弟子禮,惜名畏議,不以皇室外戚自驕。頗受孝宗(1163-1188在位)賞識,常召以論詩作字。乾道九年(1173),特授添差臨安府通判,歷尚書郎,慶元年間(1195-1200),官鎮(zhèn)安軍節(jié)度使,其后除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寧宗初年,知鄂州,再知慶元府。嘉泰二年(1202)位至少師,諡忠惠。本件皆署年款,可為其生平提供兩項繫年資料。其「主漕計總軍餉」於淮東,時孝宗淳熙十三年歲丙午(1186)。解組襄陽時光宗紹熙二年辛亥(1191)。孝宗崩逝,光宗(1188-1194在位)以疾不能執(zhí)喪,共與趙如愚定策立寧宗。亦長於外交,出使金國,金人嘉其信義,稱其「南中使惟吳琚言可信?!?註1)目前存留作品,以淳熙末年(1174 -1198)至紹熙(1190-1194)初年為主。本件前后行書兩則,也分別屬於這段時期。

  吳琚書法,自鐘繇(153-230)、王羲之(307-365)奠基,然后世評論,均謂其書法絕類米芾(1051-1107)。從存世書法所見,的確彷彿米芾,不分軒輊,甚至誤認(rèn)為是米芾所書。董其昌(1555-1636)謂:“吳琚書自米南宮外一步不窺,京口北固山有天下第一江山牓書,即其筆也。始於都下見七言律詩一帖,不款姓名,但有云壑居士印,偶閱經(jīng)籍志,云壑集吳琚撰,知為琚書。”(註2)是以張丑(1577-1643)又謂:“今世有米禮部書用云壑印者,皆吳手筆,鑑家不可不知也。”(註3)案本院藏吳琚書《七言絕句》,無款有“云壑居士”印,是以訂為吳琚,為存世唯一宋書軸裝。

  北宋政和間,王彥輔(生卒年不詳)撰《麈史》“姓氏條”,即感嘆“譜牒不脩也久矣,晉東渡五胡亂中原,衣冠流離而致然也。”(註4)是以《識語》一則,有“三嘆”之意?!督股筋}名》,案焦山江蘇省鎮(zhèn)江縣東江中,與金山對峙,二山皆名浮玉山。焦山又作譙山,為東漢末年處士譙先(光)避亂揚(yáng)州隱居地,山因以名。嘉定《鎮(zhèn)江志》卷二十一,載有吳琚有《念奴嬌》一闕,為《題浮玉石山》(註5)當(dāng)是此次游蹤所記。 (王耀庭)

  註1:生平資料參見脫脫等,《宋史》卷四六五,(臺北:商務(wù)印書館,景印百納本,1967),頁7。

  註2:董其昌,《容臺別集》卷四,收錄於《容臺集》,《明代藝術(shù)家集刊》(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68),第四冊,頁1978-1979。

  註3:張丑,《清河書畫舫》申集(臺北:學(xué)海出版社,1975),頁48上。

  註4:王彥輔,《麈史》卷下,「姓氏」條,收錄於《筆記小說大觀》(臺北:新興書局,1975),第六編二冊,頁1。

  註5:詞載唐圭璋編,《全宋詞》(臺北:明倫出版社,1980),第四冊,頁2204。 文見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宋代書畫冊頁名品特展》(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5),頁251-252。

部分文章轉(zhuǎn)載于互聯(lián)網(wǎng),若侵權(quán)到您的權(quán)利,請聯(lián)系 1170734538@qq.com 刪除

欄目導(dǎo)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