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書法 , 書法家學習創(chuàng)作站
公眾號:集字書法
微信小程序:集字書法
摘要: 書法,作為中國的一門極其重要的藝術形式,已傳承兩千多年,興盛不敗。在這個傳承過程中,諸多的“父子書法家”,更是為中國書法史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更多書法內容盡在集大家書法!
書法,作為中國的一門極其重要的藝術形式,已傳承兩千多年,興盛不敗。在這個傳承過程中,諸多的“父子書法家”,更是為中國書法史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更多書法內容盡在集大家書法!
三國“大小鐘”父親鐘繇
兒子鐘會
鐘繇在中國書法史上影響很大。他在楷書上的造詣極高。被后世稱為“楷書鼻祖”。與王羲之并稱“鐘王”。對于漢字書法的創(chuàng)立、發(fā)展、流變都有著重要作用。書法古樸、典雅,字體大小相間,整體布局嚴謹、縝密,歷代評論成就極高。
對于兒子鐘會,鐘繇也常??嗫谄判?,百般勸誡,鐘會最后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唐張懷瓘在《書斷》中稱其為:“稍備筋骨,美兼行草,尤工隸書。遂逸致飄然,有凌云之志。”他和父親被人們稱為“大小鐘”。
東晉“二王”父親王羲之
兒子王獻之
王羲之與其子王獻之,都是影響深遠的大書法家,合稱“二王”。
兒子王獻之為書圣王羲之第七子,自幼聰明好學,在書法上專攻草書隸書。他以行書和草書聞名,但是楷書和隸書亦有深厚功底。
“大小歐陽”父親歐陽詢
兒子歐陽通
歐陽詢(557年一641年),唐朝著名書法家,與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稱初唐四大家。歐陽詢書法完美參合了六朝碑書,嚴謹工整,四面俱備,氣韻生動,恰到好處,被稱“唐人楷書第一”。
兒子歐陽通(公元625-公元691)唐代大臣、書法家,工楷書,書得父法而險峻過之,父子齊名,號“大小歐陽”。傳世作品有《道因法師碑》等。
盛唐二主父親唐太宗
兒子唐高宗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是高祖要淵次子,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身體力行倡導書法,書法初師承于隋之書家史陵,又經常與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等切磋書藝,后鐘意于王羲之。善行草,傳世作品有《晉祠銘》、《溫泉銘》。
唐高宗李治(628年—683年)是唐朝第三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開創(chuàng)了有貞觀遺風的永徽之治,善書法。
宋徽宗父子父親趙佶
兒子趙構
宋徽宗趙佶的書法筆畫瘦硬,初習黃庭堅,后又學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并雜糅各家,取眾人所長且獨出己意,最終創(chuàng)造出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影響頗大。“瘦金體”是書法史上極具個性的一種書體,因其與晉楷唐楷等傳統(tǒng)書體區(qū)別較大,個性極為強烈,故可稱作是書法史上的一個獨創(chuàng)。
父子的書法,大多有些關聯,但是趙佶、趙構是完全不同的。趙構顯然具備藝術的才華,但他身上沒有沾染絲毫父親的習氣 ——趙佶的瘦金書有種寧為玉碎的決絕,而趙構則是寧為瓦全的溫和派。
北宋“大小米”父親米芾
兒子米友仁
米芾(1051-1107),北宋著名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書法頗有造詣,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他把裹與藏、肥與瘦、疏與密、簡與繁等對立因素融合起來,作品酣暢淋漓。代表作有《多景樓詩》《虹縣詩》《研山銘》等。
米友仁,北宋書法家米芾的長子,深得宋高宗的賞識。父子二人有“大小米”之稱。早年以書畫知名,北宋宣和四年(1122)應選入掌書學。工書法,雖不逮其父,然如王、謝家子弟,卻自有一種風格。
北宋“三蘇”父親蘇洵
兒子蘇軾、蘇轍
蘇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自號老泉,漢族,四川人。北宋文學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并以文學著稱于世,世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兒子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人。他和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以詩文稱著于世,世稱“三蘇”。他的書法從“二王”,顏真卿,柳公權,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楊凝式各家吸取營養(yǎng),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努力革新,重在寫“意”,寄情于“信手”所書之點畫。
蘇轍(1039年—1112年),“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轍不僅在詩文創(chuàng)作方面才華橫溢,而且其書法也頗有造詣。其書法運筆結字與其兄蘇軾頗為接近,書法瀟灑自如,工整有序。傳世墨跡有《雪甚帖》《雪詩帖》《車馬帖》《晴寒帖》等。
蔡京父子
父親蔡京
兒子蔡翛
蔡京,字元長,仙游(今福建仙游)人,熙寧進士。徽宗朝,拜尚書左丞、右仆射。大觀中,拜太師。二年封魯國公。是歷史有名的權奸。精工書法,尤擅行書,形似米南宮,字勢豪健,痛快沉著?;蛑^“宋四家”蘇黃米蔡之蔡,原指蔡京,后人惡其奸邪,易以蔡襄。
蔡翛,蔡京之子。初以恩澤致仕。宣和中,拜禮部尚書。后與兄攸并誅。
趙氏父子父親趙孟頫
兒子趙雍
趙孟頫,字子昴,號松雪道人,元代書畫家。自幼聰明,讀書過目成誦,為文操筆立就。精通音樂,書畫尤為擅名,篆籀分隸真草書俱佳,以真書、行書造詣最深、影響最廣。
趙雍,字仲穆,趙孟頫之子。繪畫有父風,兼工書法,真、行、草書承家學,其書有“精妙”之稱。
文家父子父親文征明
兒子文彭
文征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
文彭精書法,少承家學,初學鐘繇、王羲之,后效懷素,自成一家。晚年全力傾于孫過庭,篆、隸最見精粹,尤精篆刻,風格工穩(wěn)。善寫墨竹,老筆縱橫,直入文同之室。亦工山水,所作類父風。
大清“二梁”父親梁詩正
兒子梁同書
梁詩正(1697—1763),清朝大臣。字養(yǎng)仲,號薌林,又號文濂子,錢塘(今浙江杭州)人。雍正八年探花,官至東閣大學士,卒謚文莊。書法初學柳公權,繼參趙孟頫、文徵明,晚師顏真卿、李邕。著有《矢音集》。其子粱同書亦是大書法家。
梁同書 (1723~1815),字元穎,系大清名臣梁詩正之子。博學多聞,尤以書法馳譽,梁同書擅長行楷,最初學習顏、柳筆法,中年則用米芾之法,晚年人變化自然之境,負盛名60年而不衰,求字者絡繹不絕。他喜用長鋒軟毫,蘸墨飽滿,運筆快速,并認為鋒長則靈,軟毫則遒,墨飽則腴,筆快則意出。梁同書書風嫻熟,字體俊邁灑脫,不假修飾而自有一種娟秀之態(tài)。
傅山父子父親傅山
兒子傅眉
傅山是一個忠厚老實的學問人,淡于名利,勤于讀書。他的書法初學趙孟頫、董其昌,幾乎可以亂真。他所提出的“四寧四毋”理論極其精辟,對整個藝術范疇有著普遍意義和深遠影響。
兒子傅眉工詩,擅書畫,亦能篆刻,篆刻師秦漢,尤精銅者。山水學父法,古樸而有真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