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書法 , 書法家學習創(chuàng)作站
公眾號:集字書法
微信小程序:集字書法
摘要: 南宋,吳琚,行草《壽父帖》頁,紙本,22.5x48.7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這幅作品一眼看去以為是米芾的,但細看后,發(fā)現(xiàn)“字體雖類米芾”,但更細膩,用筆十分精到純熟,甚至比起米芾有過之而無不足,起承轉(zhuǎn)合靈活多變,牽絲引帶,筆斷意連。更多書法內(nèi)容盡在集大家書法!
南宋,吳琚,行草《壽父帖》頁,紙本,22.5x48.7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這幅作品一眼看去以為是米芾的,但細看后,發(fā)現(xiàn)“字體雖類米芾”,但更細膩,用筆十分精到純熟,甚至比起米芾有過之而無不足,起承轉(zhuǎn)合靈活多變,牽絲引帶,筆斷意連。更多書法內(nèi)容盡在集大家書法!
吳琚是米芾忠實的追隨者,據(jù)說他日摹古帖,得米書精髓,與另一米芾傳人米友仁相比,同樣繼承了八面來風、靈活多變的特點外,吳琚的作品更渾厚、雄強。
此帖為其行書代表作之一,乃淳熙末年(1189)為官襄陽時談論宦途境況的一封尺牘。帖中所稱“閱古”,應是韓侂胄,韓侂胄有“閱古堂”。
【釋文】比總總附書,諒只在下旬可到。途中收十月三日手筆并詩,深以為慰。示喻已悉,襄州之行,非所憚也。不謂以常式辭免,就降改命。辭難避事,何以自文?不知閱古之意如何?今必有定論矣。十九日入京西界交割安撫司職事,廿日方得改差。札子已具辭免,且在郢州境上伺候回降。若省札更遲數(shù)日,則已到襄陽。郢去襄只二百余里,江陵亦然。歲晚客里,進退不能,勢須等候月十日方見次第。地遠,往返動是許時,遠宦非便,殆此類也。旅中燈下作此,言不盡意。余希加愛,不宣。十月廿日,琚上。壽父判寺寺簿賢弟。
::附書(fù shū ) 捎信﹔寄信。
::諒(liàng ) 料想。
::下旬(xià xún ) 意思是指的是每個月二十一日到月底的日子。出自《周禮·天官·大宰》。
::示喻(shì yù ) 要告訴,讓知道的。
::札子(zhá zǐ ) 古代的一種公文。
::回降(huí jiàng ) 使落下;使降低。
::勢須(shì xū ) 意思是根據(jù)情勢的發(fā)展,推測必然會怎樣。
::次第(cì dì ) 指依次。
::殆(dài ) 幾乎;差不多。
::不宣(bù xuān ) 不一一細說。舊時書信末尾常用此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