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書法 , 書法家學習創(chuàng)作站
公眾號:集字書法
微信小程序:集字書法
摘要: 濃濃的年味兒還沒有散去,中國嘉德2024春季拍賣會征集活動帶著新春的氣息,即將開啟新一站的尋珍之旅。2月27日—28日,征集活動將在北京嘉德藝術中心舉行,征集門類包括中國書
濃濃的年味兒還沒有散去,中國嘉德2024春季拍賣會征集活動帶著新春的氣息,即將開啟新一站的尋珍之旅。
2月27日—28日,征集活動將在北京嘉德藝術中心舉行,征集門類包括中國書畫、瓷器及古董珍玩、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古典家具及工藝品、古籍善本、珠寶尚品鐘表、郵品錢幣等。誠邀新老藏家朋友撥冗光臨,共饗佳品,再續(xù)嘉緣。
?我所愛的北平不是枝枝節(jié)節(jié)的一些什么,而是整個兒與我的心靈相黏合的一段歷史,一大塊地方,多少風景名勝,從雨后什剎海的蜻蜓一直到我夢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積湊到一塊,每一小的事件中有個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個北平,這只有說不出而已。
——老舍《想北平》
◆ 四合院里的收藏往事
從嘉德藝術中心沿著王府井大街向南,走到燈市口西街再往西,一共步行約10分鐘,就來到一條遠離鬧市繁華的安靜的小胡同——豐富胡同,靠近胡同口的第一所別致小巧的小院子就是老舍故居,也是他度過生命中最后16年的地方。話劇《龍須溝》、《茶館》,以及未完成的自傳體小說《正紅旗下》等24部著作都在這里誕生。
小院大門坐西朝東,一進二門有一塊很少見的五彩影壁,一到年關,貼上“抬頭見喜”和“福”字,年味兒十足。院子里有一個大魚缸,但沒有老北京人家的“天棚魚缸石榴樹”,而是有兩棵老舍先生手植的柿子樹。秋天時,黃澄澄的柿子掛滿枝頭。胡絜青女士給小院取了個很美的名字——丹柿小院。
圖片來自網絡
北房西邊兩間是客廳,客廳的西墻專門掛畫,一溜可以并排掛四張畫軸,經常更換,時間一長,被人們戲稱為“老舍畫廊”。
老舍先生愛賞畫,即便是抗戰(zhàn)時期棲身重慶北碚的斗室內,他也要把自己的藏畫輪流張掛出來,與朋友們一起細細欣賞,從中獲得心靈的慰藉。后來有人謠傳老舍有一箱子齊白石,發(fā)了大財,老舍不慌不忙地寫了篇小文《假如我有一箱子齊白石》,諷刺造謠者和發(fā)國難財的家伙。
老舍沒有一箱子齊白石,但確實是白石作品的崇拜者和愛好者。1950年以后,老舍得以結識齊白石本人,一見如故,成為好朋友,夫人胡絜青也拜齊白石為師學畫。老舍畫墻上除了傅抱石、林風眠、黃賓虹、徐悲鴻、于非闇、沈尹默的畫作和書法之外,掛得最多的就是齊白石老人的作品了。
老舍不是典型意義上的收藏家。他不花大價錢去收購極品,不刻意去索要那些上了譜,入了冊的名作,也不會傾其所有去追求一件國寶。他完全是以興趣為出發(fā)點,不愛世俗的影響,只收藏那些自己認為好,看著漂亮,覺得美,或者覺得有特別價值的藝術品。這是一種文化上的認可,是藝術至上的唯美主義。
他收小件、收偏門,比如專收京戲名伶的繪扇,比如李漁的書畫硯,此硯拓成拓片拿給美國漢學家韓南教授看,后者驚呼這是這位清代著名戲劇家、園林設計家、美學理論家唯一留世的實物。老舍先生收藏的董其昌、趙之謙、翁方綱等人的書法、拓帖、函件等等,都是罕見的珍貴文物,足可彌補中華書法史或者他們個人生平史料上的空缺。所以老舍先生獨具的慧眼,既是對文化的挖掘保護,又是對文物的補缺填空。
這是發(fā)生在丹柿小院里的故事。在北京這座歷史積淀深厚的城市里,每一個院落都有它自己的故事,每一條街巷,都能觸摸到北京這座古都的歷史脈絡。
2月27日—28日,中國嘉德2024春季拍賣會將在北京進行公開征集。屆時,中國嘉德專家團隊還將為您提供免費的藝術品上拍評估與咨詢。讓我們一起分享京城藏事,共度美好的藝術時光。
……
2024春季拍賣會公開征集
北京站
征集門類
中國書畫、瓷器及古董珍玩、
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古典家具及工藝品、古籍善本、
珠寶尚品鐘表、郵品錢幣
時間
2月27日-28日 周二-周三
9:30-11:30 14:00-17:00
地點
嘉德藝術中心B1層B廳
北京市東城區(qū)王府井大街1號
咨詢電話
(010)8592 8288
文章來源:https://news.artron.net/20240221/n1129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