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書法 , 書法家學(xué)習(xí)創(chuàng)作站
公眾號:集字書法
微信小程序:集字書法
潘齡皋(1867-1954) pān líng gāo
字頤山,錫九,號葛城居士(安新古稱葛城),河北安新人。1881年,15歲的潘齡皋考中秀才,清光緒二十年(1894)中舉人,甲辰恩科(1904)進(jìn)士,授翰林院編修。曾先后在甘肅任知縣、知州、知府。直隸知州。1921年10月,任甘肅省省長,因痛恨官場腐敗,于1922年8月辭職回鄉(xiāng)。后移居天津、北平,以賦詩、寫字為樂,鬻書自給。成為民國時期北方著名的書法家。日偽統(tǒng)治時期,他因拒絕出任偽河北省省長而被捕入獄。1948年,潘齡皋幾次寫信給傅作義,勸其與中共和談。1949年后,他任中央人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參議,中央文史館館員。1954年病逝于北京。
潘齡皋學(xué)富五車,知識面極廣,書藝超塵脫俗。早年他從趙孟頫入門,后遍臨顏真卿、劉墉等名家,結(jié)字平正清雅,精整停勻,深得古人“筆圓勢方”之妙。他的用筆以圓筆為主,行筆沉著遒勁,筆筆迎送到位,一絲不茍。因此,其線條豐潤暢達(dá),圓潤流美,“輕柔中飽含剛勁,簡樸中蘊蓄深沉”。潘齡皋以行楷見長,小字尤精。當(dāng)時與譚延闿齊名,有“南譚北潘”之說。時津京兩地商號鋪面,皆以延請潘氏題匾為榮。坊間有“草書三原于右任;榜書天津華世奎;核桃楷北京潘齡皋”之語。民國期間出版過他的14種字帖。時人稱其書為“潘體”。
【參考】行楷 130cm×44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