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一
原文:
乾慎昂季繪琬琰
○高乾 弟慎 弟昂 弟季式 封隆之子子繪 從子孝琬 孝琰
高乾,字乾邕,渤海蓚?cè)艘?。父翼,字次同,豪俠有風神,為州里所宗敬。孝 昌末,葛榮作亂于燕、趙,朝廷以翼山東豪右,即家拜渤海太守。至郡未幾,賊徒 愈盛,翼部率合境,徙居河、濟之間。魏因置東冀州,以翼為刺史,加鎮(zhèn)東將軍、 樂城縣侯。及爾朱兆弒莊帝,翼保境自守。謂諸子曰:“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今 社稷阽危,人神憤怨,破家報國,在此時也。爾朱兄弟,性甚猜忌,忌則多害,汝 等宜早圖之。先人有奪人之心,時不可失也。”事未輯而卒。中興初,贈使持節(jié)、 侍中、太保、錄尚書事、冀定瀛相殷幽六州諸軍事、冀州刺史,謚曰文宣。
乾性明悟,俊偉有知略,美音容,進止都雅。少時輕俠,數(shù)犯公法,長而修改, 輕財重義,多所交結(jié)。魏領(lǐng)軍元叉,權(quán)重當世,以意氣相得,接乾甚厚。起家拜員 外散騎侍郎,領(lǐng)直后,轉(zhuǎn)太尉士曹、司徒中兵,遷員外。魏孝莊之居藩也,乾潛相 托附。及爾朱榮入洛,乾東奔于翼。莊帝立,遙除龍驤將軍、通直散騎常侍。乾兄 弟本有從橫志,見榮殺害人士,謂天下遂亂,乃率河北流人反于河、濟之間,受葛 榮官爵,屢敗齊州士馬。莊帝尋遣右仆射元羅巡撫三齊,乾兄弟相率出降。朝廷以 乾為給事黃門侍郎。爾朱榮以乾前罪,不應(yīng)復居近要,莊帝聽乾解官歸鄉(xiāng)里。于是 招納驍勇,以射獵自娛。榮死,乾馳赴洛陽,莊帝見之,大喜。時爾朱徒黨擁兵在 外,莊帝以乾為金紫光祿大夫、河北大使,令招集鄉(xiāng)閭為表里形援。乾垂涕奉詔, 弟昂拔劍起舞,請以死自效。
俄而爾朱兆入洛,尋遣其監(jiān)軍孫白鷂百余騎至冀州,托言普征民馬,欲待乾兄 弟送馬,因收之。乾既宿有報復之心,而白鷂忽至,知將見圖,乃先機定策,潛勒 壯士,襲據(jù)州城,傳檄州郡,殺白鷂,執(zhí)刺史元仲宗。推封隆之權(quán)行州事,為莊帝 舉哀,三軍縞素。乾升壇誓眾,辭氣激揚,涕淚交下,將士莫不哀憤。北受幽州刺 史劉靈助節(jié)度,共為影響。俄而靈助被殺。屬高祖出山東,揚聲來討,眾情莫不惶 懼。乾謂其徒曰:“吾聞高晉州雄略蓋世,其志不居人下。且爾朱無道,殺主虐民, 正是英雄效義之會也。今日之來,必有深計,吾當輕馬奉迎,密參意旨,諸君但勿 憂懼,聽我一行?!鼻藢⑹當?shù)騎于關(guān)口迎謁。乾既曉達時機,閑習世事,言辭慷 慨,雅合深旨,高祖大加賞重,仍同帳寢宿。時高祖雖內(nèi)有遠圖,而外跡未見,爾 朱羽生為殷州刺史,高祖密遣李元忠舉兵逼其城,令乾率眾偽往救之。乾遂輕騎入 見羽生,與指畫軍計。羽生與乾俱出,因擒之,遂平殷州。又共定策推立中興主, 拜乾侍中、司空。先是信都草創(chuàng),軍國權(quán)輿,乾遭喪不得終制。及武帝立,天下初 定,乾乃表請解職,行三年之禮。詔聽解侍中,司空如故,封長樂郡公,邑一千戶。 乾雖求退,不謂便見從許。既去內(nèi)侍,朝廷罕所關(guān)知,居常怏怏。
武帝將貳于高祖,望乾為己用,會于華林園,宴罷,獨留乾,謂之曰:“司空 奕世忠良,今日復建殊效,相與雖則君臣,實亦義同兄弟,宜共立盟約以敦情契?!?殷勤逼之。乾對曰:“臣世奉朝廷,遇荷殊寵,以身許國,何敢有貳?!鼻m有此 對,然非其本心。事出倉卒,又不謂武帝便有異圖,遂不固辭,而不啟高祖。及武 帝置部曲,乾乃私謂所親曰:“主上不親勛賢,而招集群豎。數(shù)遣元士弼、王思政 往來關(guān)西,與賀拔岳計議。又出賀拔勝為荊州刺史,外示疏忌,實欲樹黨,令其兄 弟相近,冀據(jù)有西方。禍難將作,必及于我?!蹦嗣軉⒏咦妗8咦嬲偾劜⒅?,面 論時事,乾因勸高祖以受魏禪。高祖以袖掩其口曰:“勿妄言。今啟司空復為侍中, 門下之事,一以相委?!备咦鎸覇?,詔書竟不施行。
乾以頻請不遂,知變難將起,密啟高祖,求為徐州,乃除使持節(jié)、都督三徐諸 軍事、開府儀同三司、徐州刺史。指期將發(fā),而帝知乾泄漏前事,乃詔高祖云: “曾與乾邕私有盟約,今復反覆兩端。”高祖便取乾前后數(shù)啟論時事者,遣使封送 武帝。帝召乾邕示之,禁于門下省,對高祖使人責乾前后之失。乾曰:“臣以身奉 國,義盡忠貞,陛下既立異圖,而乃云臣反覆。以匹夫加諸罪,尚或難免,況人主 推惡,復何逃命。欲加之罪,其無辭乎?功大身危,自古然也。若死而有知,庶無 負莊帝?!彼熨n死,時年三十七。乾臨死,神色不變,見者莫不嘆惜焉。時武衛(wèi)將 軍元整監(jiān)刑,謂乾曰:“頗有書及家人乎?”乾曰:“吾兄弟分張,各在異處,今 日之事,想無全者,兒子既小,未有所識,亦恐巢傾卵破,夫欲何言?!焙蟾咦嬗?斛斯椿等,次盟津,謂乾弟昂曰:“若早用司空之策,豈有今日之舉也!”天平初, 贈使持節(jié)、都督冀定滄瀛幽齊徐青光兗十州軍事、太師、錄尚書事、冀州刺史,謚 曰文昭。長子繼叔襲祖樂城縣侯,令第二子呂兒襲乾爵。
乾弟慎,字仲密,頗涉文史,與兄弟志尚不同,偏為父所愛。魏中興初,除滄 州刺史、東南道行臺尚書。太昌初,遷光州刺史,加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時天 下初定,聽慎以本鄉(xiāng)部曲數(shù)千人自隨。慎為政嚴酷,又縱左右,吏民苦之。兄乾死, 密棄州將歸高祖,武帝敕青州斷其歸路。慎間行至晉陽,高祖以為大行臺左丞,轉(zhuǎn) 尚書,當官無所回避,時咸畏憚之。自義旗之后,安州民恃其邊險,不賓王化,尋 以慎為行臺仆射,率眾討平之。天平末,拜侍中,加開府。元象初,出為兗州刺史。 尋征為御史中尉,選用御史,多其親戚鄉(xiāng)閭,不稱朝望,世宗奏令改選焉。慎前妻 吏部郎中崔暹妹,為慎所棄。暹時為世宗委任,慎謂其構(gòu)己,性既狷急,積懷憤恨, 因是罕有糾劾,多所縱舍。高祖嫌責之,彌不自安。出為北豫州刺史,遂據(jù)武牢降 西魏。慎先入關(guān)。周文帝率眾東出,高祖破之于邙山。慎妻子將西度,于路盡禽之。 高祖以其勛家,啟慎一房配沒而已。
昂,字敖曹,乾第三弟。幼稚時,便有壯氣。長而俶儻,膽力過人,龍眉豹頸, 姿體雄異。其父為求嚴師,令加捶撻。昂不遵師訓,專事馳騁,每言男兒當橫行天 下,自取富貴,誰能端坐讀書作老博士也。與兄乾數(shù)為劫掠,州縣莫能窮治。招聚 劍客,家資傾盡,鄉(xiāng)閭畏之,無敢違迕。父翼常謂人曰:“此兒不滅我族,當大吾 門,不直為州豪也?!?
建義初,兄弟共舉兵,既而奉旨散眾,仍除通直散騎侍郎,封武城縣伯,邑五 百戶。乾解官歸,與昂俱在鄉(xiāng)里,陰養(yǎng)壯士。爾朱榮聞而惡之,密令刺史元仲宗誘 執(zhí)昂,送于晉陽。永安末,榮入洛,以昂自隨,禁于駝牛署。既而榮死,魏莊帝既 引見勞勉之。時爾朱既隆還逼宮闕,帝親臨大夏門指麾處分。昂既免縲紲,被甲橫 戈,志凌勁敵。乃與其從子長命等推鋒徑進,所向披靡。帝及觀者莫不壯之。既除 直閣將軍,賜帛千匹。昂以寇難尚繁,非一夫所濟,乃請還本鄉(xiāng),招集部曲。仍除 通直常侍,加平北將軍。所在義勇,競來投赴。尋值京師不守,遂與父兄據(jù)信都起 義。殷州刺史爾朱羽生潛軍來襲,奄至城下,昂不暇擐甲,將十余騎馳之,羽生退 走,人情遂定。后廢帝立,除使持節(jié)、冀州刺史以終其身。仍為大都督,率眾從高 祖破爾朱兆于廣阿。及平鄴,別率所部領(lǐng)黎陽。又隨高祖討爾朱兆于韓陵,昂自領(lǐng) 鄉(xiāng)人部曲王桃湯、東方老、呼延族等三千人。高祖曰:“高都督純將漢兒,恐不濟 事,今當割鮮卑兵千余人共相參雜,于意如何?”昂對曰:“敖曹所將部曲練習已 久,前后戰(zhàn)斗,不減鮮卑,今若雜之,情不相合,勝則爭功,退則推罪,愿自領(lǐng)漢 軍,不煩更配?!备咦嫒恢?。及戰(zhàn),高祖不利,軍小卻,兆等方乘之。高岳、韓匈 奴等以五百騎沖其前,斛律敦收散卒躡其后,昂與蔡俊以千騎自栗園出,橫擊兆軍。 兆眾由是大敗。是日微昂等,高祖幾殆。
太昌初,始之冀州。尋加侍中、開府,進爵為侯,邑七百戶。兄乾被殺,乃將 十余騎奔晉陽,歸于高祖。及斛斯椿釁起,高祖南討,令昂為前驅(qū)。武帝西遁,昂 率五百騎倍道兼行,至于崤陜,不及而還。尋行豫州刺史,仍討三荊諸州不附者, 并平之。天平初,除侍中、司空公。昂以兄乾薨于此位,固辭不拜,轉(zhuǎn)司徒公。時 高祖方有事關(guān)隴,以昂為西南道大都督,徑趣商洛。山道峻隘,已為寇所守險,昂 轉(zhuǎn)斗而進,莫有當其鋒者。遂攻克上洛,獲西魏洛州刺史泉企,并將帥數(shù)十人。會 竇泰失利,召昂班師。時昂為流矢所中,創(chuàng)甚,顧謂左右曰:“吾以身許國,死無 恨矣,所可嘆息者,不見季式作刺史耳?!备咦媛勚?,既馳驛啟季式為濟州刺史。 昂還,復為軍司大都督,統(tǒng)七十六都督,與行臺侯景治兵于武牢。御史中尉劉貴時 亦率眾在北豫州,與昂小有忿爭,昂怒,鳴鼓會兵而攻之。侯景與冀州刺史萬俟受 洛干救解乃止。其俠氣凌物如此。于時鮮卑共輕中華朝士,唯憚服于昂。高祖每申 令三軍,常鮮卑語,昂若在列,則為華言。昂嘗詣相府,掌門者不納,昂怒,引弓 射之。高祖知而不責。
元象元年,進封京兆郡公,邑一千戶。與侯景等同攻獨孤如愿于金墉城,周文 帝率眾救之。戰(zhàn)于邙陰,昂所部失利,左右分散,單馬東出,欲趣河陽南城,門閉 不得入,遂為西軍所害,時年四十八。贈使持節(jié)侍中、都督冀定滄瀛殷五州諸軍事、 太師、大司馬、太尉公、錄尚書事、冀州刺史,謚忠武。子突騎嗣,早卒。世宗復 召昂諸子,親簡其第三子道豁嗣?;式ǔ酰贩獍河啦?。道豁襲,武平末,開府 儀同三司。入周,授儀同大將軍。開皇中,卒于黃州刺史。
季式,字子通,乾第四弟也。亦有膽氣。中興初,拜鎮(zhèn)遠將軍、正員郎,遷衛(wèi) 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尋加散騎常侍,領(lǐng)主衣都統(tǒng)。太昌初,除尚食典御。天平中, 出為濟州刺史。山東舊賊劉盤陀、史明曜等攻劫道路,剽掠村邑,齊、兗、青、徐 四州患之,歷政不能討。季式至,皆破滅之。尋有濮陽民杜靈椿等攻城剽野,聚眾 將萬人,季式遣騎三百,一戰(zhàn)擒之。又陽平路叔文徒黨緒顯等立營柵為亂,季式討 平之。又有群賊破南河郡,季式遣兵臨之,應(yīng)時斬戮。自茲以后,遠近清晏。季式 兄弟貴盛,并有勛于時,自領(lǐng)部曲千余人,馬八百匹,戈甲器仗皆備,故凡追督賊 盜,多致克捷。有客嘗謂季式曰:“濮陽、陽平乃是畿內(nèi),既不奉命,又不侵境, 而有何急,遣私軍遠戰(zhàn)?萬一失脫,豈不招罪?”季式曰:“君言何不忠之甚也! 我與國義同安危,豈有見賊不討之理?且賊知臺軍卒不能來,又不疑外州有救,未 備之間,破之必矣。兵尚神速,何得后機,若以獲罪,吾亦無限?!?
元象中,西寇大至。高祖親率三軍以御之,陣于邙北,師徒大敗,河中流尸相 繼,敗兵首尾不絕。人情騷動,謂世事艱難。所親部曲請季式曰:“今日形勢,大 事去矣,可將腹心二百騎奔梁,既得避禍,不失富貴。何為坐受死也?”季式曰: “吾兄弟受國厚恩,與高王共定天下,一旦傾危,亡去不義。若社稷顛覆,當背城 死戰(zhàn),安能區(qū)區(qū)偷生茍活!”是役也,司徒歿焉。
入為散騎常侍。興和中,行晉州事。解州,仍鎮(zhèn)永安戍。高慎以武牢叛,遣信 報季式。季式得書驚懼,既狼狽奔告高祖。高祖嘉其至誠,待之如舊。武定中,除 侍中,尋加冀州大中正,時世宗先為此任,啟以回授。為都督,從清河公岳破蕭明 于寒山,敗侯景于渦陽。還,除衛(wèi)尉卿。復為都督,從清河公攻王思政于潁川,拔 之。以前后功加儀同三司。天保初,封乘氏縣子。仍為都督,隨司徒潘樂征討江、 淮之間。為私使樂人于邊境交易,還京,坐被禁止,尋而赦之。四年夏,發(fā)疽卒, 年三十八。贈侍中、使持節(jié)、都督滄冀州諸軍事、開府儀同三司、冀州刺史,謚曰 恭穆。
季式豪率好酒,又恃舉家勛功,不拘檢節(jié)。與光州刺史李元忠生平游款,在濟 州夜飲,憶元忠,開城門,令左右乘驛持一壺酒往光州勸元忠。朝廷知而容之。兄 慎叛后,少時解職。黃門郎司馬消難,左仆射子如之子,又是高祖之婿,勢盛當時。 因退食暇,尋季式與之酣飲。留宿旦日,重門并閉,關(guān)籥不通。消難固請云:“我 是黃門郎,天子侍臣,豈有不參朝之理?且已一宿不歸,家君必當大怪。今若又留 我狂飲,我得罪無辭,恐君亦不免譴責?!奔臼皆唬骸熬苑Q黃門郎,又言畏家君 怪,欲以地勢脅我邪?高季式死自有處,實不畏此?!毕y拜謝請出,終不見許。 酒至,不肯飲。季式云:“我留君盡興,君是何人,不為我痛飲?!泵笥宜鬈囕?括消難頸,又索一輪自括頸,仍命酒引滿相勸。消難不得已,欣笑而從之,方乃俱 脫車輪,更留一宿。是時失消難兩宿,莫知所在,內(nèi)外驚異。及消難出,方具言之。 世宗在京輔政,白魏帝賜消難美酒數(shù)石,珍羞十輿,并令朝士與季式親狎者,就季 式宅宴集。其被優(yōu)遇如此。
翼長兄子永樂、次兄子延伯,并和厚有長者稱,俱從翼舉義。永樂官至衛(wèi)將軍、 右光祿大夫、冀州大中正,出為博陵太守,以民事不濟,自殺。贈使持節(jié)、督滄冀 二州諸軍事、儀同三司、冀州刺史。子長命,本自賤出,年二十余始被收舉。猛暴 好殺,然亦果于戰(zhàn)斗。初于大夏門拒爾朱世隆,以功累遷左光祿大夫。高祖遙授長 命雍州刺史,封沮陽鄉(xiāng)男,一百戶。尋進封鄢陵縣伯,增二百戶,武定中,隨儀同 劉豐討侯景,為景所殺。贈冀州刺史。延伯歷中散大夫、安州刺史,封萬年縣男, 邑二百戶。天保初,加征西將軍,進爵為子。卒,贈太府少卿。
自昂初以豪俠立名,為之羽翼者,呼延族、劉貴珍、劉長狄、東方老、劉士榮、 成五彪、韓愿生、劉桃棒;隨其建義者,李希光、劉叔宗、劉孟和。并仕宦顯達。
孟和名協(xié),浮陽饒安人也。孟和少好弓馬,率性豪俠。幽州刺史劉靈助之起兵 也,孟和亦聚眾附昂兄弟,昂遙應(yīng)之。及靈助敗,昂乃據(jù)冀州,孟和為其致力。會 高祖起義冀州,以孟和為都督。中興初,拜通直常侍。二年,除安東將軍。尋加征 東將軍、金紫光祿。以建義勛,賜爵長廣縣伯。天平中,衛(wèi)將軍、上黨內(nèi)史,罷郡, 除大丞相司馬。武定元年,坐事死。
叔宗字元纂,樂陵平昌人。和謹,頗有學業(yè),舉秀才。稍遷滄州治中。永安中, 加鎮(zhèn)遠將軍、諫議大夫。兄海寶,少輕俠,然為州里所愛。昂之起義也,海寶率鄉(xiāng) 閭襲滄州以應(yīng)昂,昂以海寶權(quán)行滄州事。前范陽太守刁整心附爾朱,遣弟子安壽襲 殺海寶。叔宗仍歸于昂。中興初,高祖除前將軍、廷尉少卿。太昌初,加鎮(zhèn)軍將軍、 光祿大夫。天平初,除車騎將軍、左光祿大夫。二年卒。贈使持節(jié)、儀同、定州刺 史。
老字安德,鬲人。家世寒微。身長七尺,膂力過人。少粗獷無賴,結(jié)輕險之徒 共為賊盜,鄉(xiāng)里患之。魏末兵起,遂與昂為部曲。義旗建,仍從征討,以軍功除殿 中將軍。累遷平遠將軍。除魯陽太守。后除南益州刺史,領(lǐng)宜陽太守,賜爵長樂子。 老頻為二郡,出入數(shù)年,境接群蠻,又鄰西敵,至于攻城野戰(zhàn),率先士卒,屢以少 制眾,西人憚之。顯祖受禪,別封陽平縣伯,遷南兗州刺史。后與蕭軌等渡江,戰(zhàn) 沒。
希光,渤海蓚?cè)艘?。父紹,魏長廣太守,希光隨高乾起義信都。中興初,除安 南將軍、安德郡守。后為世祖開府長史。武定末,從高岳平潁川,封義寧縣開國侯, 歷潁、梁、南兗三州刺史。天保中,揚州刺史,與蕭軌等渡江,戰(zhàn)沒。贈開府儀同 三司、西兗州刺史。子子令,尚書外兵郎中。武平末,通直常侍。隋開皇中,卒于 易州刺史。希光族弟子貢,以與義旗之功,官至吏部郎,后為兗州刺史。坐貪暴為 世宗所殺。
顯祖責陳武廢蕭明,命儀同蕭軌率希光、東方老、裴英起、王敬寶步騎數(shù)萬伐 之。以七年三月渡江,襲克石頭城。五將名位相侔,英起以侍中為軍司,蕭軌與希 光并為都督,軍中抗禮,不相服御,競說謀略,動必乖張。頓軍丹陽城下,值霖雨 五十余日,及戰(zhàn),兵器并不堪施用,故致敗亡。將帥俱死,士卒得還者十二三,所 沒器械軍資不可勝紀。蕭軌、王寶事行,史闕其傳。
裴英起,河東人。其先晉末渡淮,寓居淮南之壽陽縣。祖彥先,隨薛安都入魏, 官至趙郡守。父約,渤海相。英起聰慧滑稽,好劇談,不拘儀檢,仁魏至定州長史。 世宗引為行臺左丞。天保中,都官尚書,兼侍中,及戰(zhàn)沒,贈開府、尚書左仆射。
封隆之,字祖裔,小名皮,渤海之蓚?cè)艘?。父回,魏司空。隆之性寬和,有?量。弱冠州郡主簿,起家奉朝請,領(lǐng)直后。汝南王悅開府,為中兵參軍。
初,延昌中,道人法慶作亂冀方,自號“大乘”,眾五萬余。遣大都督元遙及 隆之擒獲法慶,賜爵武城子。俄兼司徒主簿、河南尹丞。時青、齊二州士民反叛, 隆之奉使慰諭,咸即降款。永安中,撫軍府長史。爾朱兆等屯據(jù)晉陽,魏朝以河內(nèi) 要沖,除隆之龍驤將軍、河內(nèi)太守,尋加持節(jié)、后將軍、假平北將軍、當郡都督。 未及到郡,屬爾朱兆入洛,莊帝幽崩。隆之以父遇害,常懷報雪,因此遂持節(jié)東歸, 圖為義舉。時高乾告隆之曰:“爾朱暴逆,禍加至尊,弟與兄并荷先帝殊常之眷, 豈可不出身為主,以報仇恥乎?”隆之對曰:“國恥家怨,痛入骨髓,乘機而動, 今實其時。”遂與乾等定計,夜襲州城,克之。乾等以隆之素為鄉(xiāng)里所信,乃推為 刺史。隆之盡心慰撫,人情感悅。
尋高祖自晉陽東出,隆之遣子子繪奉迎于滏口,高祖甚嘉之。既至信都,集諸 州郡督將僚吏等議曰:“逆胡爾朱兆窮兇極虐,天地之所不容,人神之所捐棄,今 所在蜂起,此天亡之時也。欲與諸君剪除兇羯,其計安在?”隆之對曰:“爾朱暴 虐,天亡斯至,神怒民怨,眾叛親離,雖握重兵,其強易弱。而大王乃心王室,首 唱義旗,天下之人,孰不歸仰?愿大王勿疑?!敝信d初,拜左光祿大夫、吏部尚書。 爾朱兆等軍于廣阿,十月,高祖與戰(zhàn),大破之。乃遣隆之持節(jié)為北道大使。高祖將 擊爾朱兆等軍于韓陵,留隆之鎮(zhèn)鄴城。爾朱兆等走,以隆之行冀州事,仍領(lǐng)降俘三 萬余人,分置諸州。
尋征為侍中。時高祖自洛還師于鄴。隆之將赴都,因過謁見,啟高祖曰:“斛 斯椿、賀拔勝、賈顯智等往事爾朱,中復乖阻,及討仲遠,又與之同,猜忍之人, 志欲無限。又叱烈延慶侯念賢皆在京師,王授以名位,此等必構(gòu)禍隙?!备咦娼?jīng)宿 乃謂隆之曰:“侍中昨言,實是深慮?!睂し獍驳驴す囟?,進位儀同三司。 于時朝議以爾朱榮佐命前朝,宜配食明帝廟庭。隆之議曰:“榮為人臣,親行殺逆, 安有害人之母,與子對饗?考古詢今,未見其義?!睆闹?。詔隆之參議麟趾閣,以 定新制。又贈其妻祖氏范陽郡君。隆之表以先爵富城子及武城子轉(zhuǎn)授弟子孝琬等, 朝廷嘉而從之。后為斛斯椿等構(gòu)之于魏帝,逃歸鄉(xiāng)里。高祖知其被誣,召赴晉陽。 魏帝尋以本官征之,隆之固辭不赴。仍以隆之行并州刺史。魏清河王亶為大司馬。 長史。
天平初,復入為侍中,預(yù)遷都之議。魏靜帝詔為侍講,除吏部尚書,加侍中, 以本官行冀州事。陽平民路紹遵聚眾反,自號行臺,破定州博陵郡,虜太守高永樂, 南侵冀州。隆之令所部長樂太守高景等擊破之,生擒紹遵,送于晉陽。元象初,除 冀州刺史。尋加開府。時初召募勇果,都督孛八、高法雄、封子元等不愿遠戍,聚 眾為亂。隆之率州軍破平之。興和元年,復征為侍中。隆之素得鄉(xiāng)里人情,頻為本 州,留心撫字,吏民追思,立碑頌德。轉(zhuǎn)行梁州事,又行濟州事,征拜尚書右仆射。 武定初北豫州刺史高仲密將叛,遣使陰通消息于冀州豪望,使為內(nèi)應(yīng)。輕薄之徒, 頗相扇動,詔隆之馳驛慰撫,遂得安靜。世宗密書與隆之云:“仲密枝黨同惡向西 者,宜悉收其家累,以懲將來?!甭≈詾槎髦技刃校頍o追改,今若收治,示民 不信,脫或驚擾,所虧處大。乃啟高祖,事遂得停。
隆之自義旗始建,首參經(jīng)略,奇謀妙算,密以啟聞,手書削稿,罕知于外。高 祖嘉其忠謹,每多從之。復以本官行濟州事,轉(zhuǎn)齊州刺史,武定三年卒官,年六十 一。詔遣主書監(jiān)神貴就吊,賻物五百段,贈使持節(jié)、都督滄瀛二州諸軍事、驃騎大 將軍、瀛州刺史、司徒公。高祖以隆之勛舊,追榮未盡,復啟贈使持節(jié)、都督冀瀛 滄齊濟五州諸軍事、冀州刺史、太保,余如故,謚曰宣懿。高祖后至冀州境,次于 交津。追憶隆之,顧謂冀州行事司馬子如曰:“封公積德履仁,體通性達,自出納 軍國,垂二十年,契闊艱虞,始終如一。以其忠信可憑,方以后事托之。何期報善 無徵,奄從物化,言念忠賢,良可痛惜?!睘橹魈?。令參軍仲羨以太牢就祭焉。 長子早亡。第二子子繪嗣。
子繪,字仲藻,小名搔,性和理,有器局。釋褐秘書郎中。爾朱兆之害魏莊帝 也,與父隆之舉義信都,奉使詣高祖。至信都,召署開府主簿,仍典書記。中興元 年,轉(zhuǎn)大丞相主簿,加伏波將軍。從高祖征爾朱兆。及平中山,軍還,除通直常侍、 左將軍,領(lǐng)中書舍人。母憂解職,尋復本任。太昌中,從高祖定并、汾、肆數(shù)州, 平爾朱兆及山胡等,加征南將軍、金紫光祿大夫,魏武帝末,斛斯椿等佞幸用事, 父隆之以猜忌,懼難潛歸鄉(xiāng)里,子繪亦棄官俱還。孝靜初,兼給事黃門侍郎,與太 常卿李元忠等并持節(jié)出使,觀省風俗,問人疾苦。還,赴晉陽,從高祖征夏州。二 年,除衛(wèi)將軍、平陽太守,尋加散騎常侍。晉州北界霍太山,舊號千里徑者,山坂 高峻,每大軍往來,士馬勞苦,子繪啟高祖,請于舊徑東谷別開一路。高祖從之, 仍令子繪領(lǐng)汾、晉二州夫修治,旬日而就。高祖親總六軍,路經(jīng)新道,嘉其省便, 賜谷二百斛。后大軍討復東雍,平柴壁及喬山、紫谷、絳蜀等,子繪恒以太守前驅(qū) 慰勞,征兵運糧,軍士無乏。興和初,自郡征補大行臺吏部郎中。
武定元年,高仲密以武牢西叛,周文帝擁眾東侵,高祖于邙山破之,乘勝長驅(qū), 遂至潼關(guān)?;蛑G不可窮兵極武者,高祖總命群僚議其進止。子繪言曰:“賊帥才非 人雄,偷竊名號,遂敢驅(qū)率亡叛,遂死伊瀍,天道禍淫,一朝瓦解。雖僅以身免, 而魂膽俱喪。混一車書,正在今日,天與不取,反得其咎。時難遇而易失。昔魏祖 之平漢中,不乘勝而取巴蜀,失在遲疑,悔無及已。伏愿大王不以為疑?!备咦嫔?然之。但以時既盛暑,方為后圖,遂命班師。
三年,父喪去職。四年,高祖西討,起為大都督,領(lǐng)冀州兵赴鄴,從高祖自滏 口西趣晉州,會大軍于玉壁。復以子繪為大行臺吏部郎中。及高祖病篤,師還晉陽, 引入內(nèi)室,面受密旨,銜命山東,安撫州郡。高祖崩,秘未發(fā)喪,世宗以子繪為渤 海太守,令馳驛赴任。世宗親執(zhí)其手曰:“誠知此郡未允勛望,但時事未安,須卿 鎮(zhèn)撫。且衣錦晝游,古人所貴,善加經(jīng)略,綏靜海隅,不勞學習常太守向州參也?!?仍聽收集部曲一千人。后進秩一等,加驃騎將軍。天保二年,除太尉長史。三年, 頻以本官再行南青州事。四年,坐事免。六年,行南兗州事,尋除持節(jié)、海州刺史, 不行。
七年,改授合州刺史。到州未幾,值蕭軌、裴英起等江東敗沒,行臺司馬恭發(fā) 歷陽,徑還壽春,疆埸大駭。兼在州器械,隨軍略盡,城隍樓雉,虧壞者多,子繪 乃造城隍樓雉,繕治軍器,守御所須畢備,人情漸安。尋敕于州營造船艦,子繪為 大使,總監(jiān)之。陳武帝曾遣其護軍將軍徐度等率輕舟從柵口歷東關(guān)入巢湖,徑襲合 肥,規(guī)燒船舫。以夜一更潛寇城下,子繪率將士格戰(zhàn),陳人奔退。
九年,轉(zhuǎn)鄭州刺史。子繪曉達政事,長于綏撫,歷宰州郡,所在安之。征為司 徒左長史,行魏尹事。乾明初,轉(zhuǎn)大司農(nóng),尋正除魏尹?;式ㄖ?,加驃騎大將軍。 大寧二年,遷都官尚書。高歸彥作逆,召子繪入見昭陽殿。帝親詔子繪曰:“冀州 密邇京甸,歸彥敢肆兇悖。已敕大司馬、平原王段孝先總勒重兵,乘機電發(fā);司空、 東安王婁睿督率諸軍,絡(luò)繹繼進。卿世載名德,恩洽彼州,故遣參贊軍事,隨便慰 撫,宜善加謀略,以稱所寄?!奔匆云淙振Y傳赴軍。子繪祖父世為本州,百姓素所 歸附。既至,巡城諭以禍福,民吏降款,日夜相繼,賊中動靜,小大必知。賊平, 仍敕子繪權(quán)行州事。
尋征還,敕與群官議定律令,加儀同三司。后突厥入逼晉陽,詔子繪行懷州事, 乘驛之任。還為七兵尚書,轉(zhuǎn)祠部尚書。河清三年,暴疾卒,年五十。世祖深嘆惜 之。贈使持節(jié)、瀛冀二州軍事、冀州刺史、開府儀同、尚書右仆射,謚曰簡。子寶 蓋嗣。武平末,通直常侍。
子繪弟子繡,武平中,渤海太守、霍州刺史。陳將吳明徹侵略淮南,子繡城陷, 被送揚州。齊亡后,逃歸。隋開皇初,終于通州刺史。子繡外貌儒雅,而俠氣難忤。 司空婁定遠,子繡兄之婿也,為瀛州刺史。子繡在渤海,定遠過之,對妻及諸女宴 集,言戲微有褻慢,子繡大怒,鳴鼓集眾將攻之。俄頃,兵至數(shù)千,馬將千匹。定 遠免冠拜謝,久乃釋之。
隆之弟延之,字祖業(yè)。少明辯,有世用。起家員外郎。中興初,除中堅將軍。 高祖以為大行臺左光祿大夫,封郟城縣子。行渤海郡事。以都督從婁昭討樊子鵠, 事平,除青州刺史。延之好財利,在州多所受納。后行晉州事,高祖沙苑失利還, 延之棄州北走。高祖大怒,同罪人皆死,以隆之故,獨得免。興和二年卒,年五十 四。贈使持節(jié)、都督冀殷瀛三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尚書左仆射、司徒、冀州刺 史,謚曰文恭。子孝纂嗣。
隆之弟子孝琬,字子蒨,父祖曹,魏冀州平北府長史。以隆之佐命之功,贈雍 州刺史、殿中尚書。孝琬七歲而孤,獨為隆之所鞠養(yǎng),慈愛甚篤。年十六,本州辟 主簿。魏永熙二年,隆之啟以父爵富城子授焉。三年,釋褐開府參軍事。天平中, 輕車將軍、司徒主簿。武定中,為顯祖開府主簿,遷從事中郎將,領(lǐng)東宮洗馬。天 保二年卒,時年三十六,帝聞而嘆惜焉。贈左將軍、太府少卿。孝琬性恬靜,頗好 文詠。太子少師邢邵、七兵尚書王昕并先達高才,與孝琬年位懸隔,晚相逢遇,分 好遂深。孝琬靈櫬言歸,二人送于郊外,悲哭凄慟,有感路人。
孝琬弟孝琰,字士光。少修飾學尚,有風儀。年十六,辟州主簿,釋褐秘書郎。 天保元年,為太子舍人,出入東宮,甚有令望。丁母憂,解任,除晉州法曹參軍。 尋征還,復除太子舍人。乾明初,為中書舍人?;式ǔ?,司空掾、秘書丞、散騎常 侍,聘陳使主,已發(fā)道途,遙授中書侍郎。還,坐事除名。天統(tǒng)三年,除并省吏部 郎中、南陽王友,赴晉陽典機密。
和士開母喪,托附咸往奔哭。鄴中富商丁鄒、儼興等并為義孝,有一士人,亦 哭在限,孝琰入吊,出謂人曰:“嚴興之南,丁鄒之北,有一朝士,號叫甚哀。” 聞?wù)邆髦?。士開知而大怒。其后會黃門郎李懷奏南陽王綽專恣,士開因譖之曰: “孝琰從綽出外,乘其副馬,舍離部伍,別行戲話?!睍r孝琰女為范陽王妃,為禮 事因假入辭,帝遂決馬鞭百余。放出,又遣高阿那肱重決五十,幾致于死。還京, 在集書省上下,從是沉廢。士開死后,為通直散騎常侍。后與周朝通好,趙彥深奏 之,詔以為聘周使副。祖珽輔政,又奏令入文林館,撰《御覽》。孝琰文筆不高, 但以風流自立,善于談謔,威儀閑雅,容止進退,人皆慕之。嘗謂祖珽云:“公是 衣冠宰相,異于余人?!苯暵勚?,大以為恨。
尋以本官為尚書左丞,其所彈射,多承意旨。時有道人曇獻者,為皇太后所幸, 賞賜隆厚,車服過度。又乞為沙門統(tǒng),后主意不許,但太后欲之,遂得居任,然后 主常憾焉。因有僧尼以他事訴競者,辭引曇獻。上令有司推劾。孝琰案其受納貨賄, 致于極法,因搜索其家,大獲珍異,悉以沒官。由是正授左丞,仍令奏門下事。性 頗簡傲,不諧時俗,恩遇漸高,彌自矜誕,舉動舒遲,無所降屈,識者鄙之。與崔 季舒等以正諫同死,時年五十一。子開府行參軍君確、君靜等二人徙北邊,少子君 嚴、君贊下蠶室。南安之敗,君確二人皆坐死。
史臣曰:高、封二公,無一人尺土之資,奮臂而起河朔,將致勤王之舉,以雪 莊帝仇,不亦壯哉!既克本藩,成其讓德,異夫韓馥懾袁紹之威。然力謝時雄,才 非命世,是以奉迎麾掞,用葉本圖。高祖因之,遂成霸業(yè)。重以昂之膽力,氣冠萬 物,韓陵之下,風飛電擊。然則齊氏元功,一門而已。但以非潁川元從,異豐沛故 人,腹心之寄,有所未允。露其啟疏,假手天誅,枉濫之極,莫過于此。子繪才干 可稱,克荷堂構(gòu),弈世載德,斯為美焉。
贊曰:烈烈文昭,雄圖斯契。灼灼忠武,英資冠世。門下之酷,進退惟谷。黃 河之濱,蹈義亡身。封公矯矯,共濟時屯。比承明德,暉光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