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原文:
○星下
《河圖》曰:以德布精,上為眾星。
《龍魚河圖》曰:太白之精,下為風(fēng)伯之神,主司非星辰之氣。下為靈星之神,主得土。
《河圖·帝秘微篇》曰:帝淫泆,政不平,則奎有角。
《異苑》曰:陳仲弓從諸子侄造荀季和父家。于時,德星聚,太史奏:"五百里內(nèi)有賢人聚。"
《雜兵書》曰:春,斗為天關(guān),軫為地梁。夏,角為天關(guān),參為地梁。
又曰:四帚星,四向守之,君有德,天下豐熟。
《古辯異》曰:仰觀天形如車蓋,眾星累累如連珠。
張衡《靈憲》曰:星者,體生於地,精成於天,列居錯峙,各有攸屬。中外之官常明者百有二十,可名者三百二十,為星二千五百,微星之?dāng)?shù)蓋一萬一千五百二十。庶類蠢蠢,咸得系命,不然,何以總而理諸?
徐整《長歷》曰:大星徑百里,中星五十,小星三十,北斗七星間相去九千里,皆在日月下。
《天文要集》曰:七公,天之相也;三公,廷尉之象也;上星上公也,次星中公也。星明則七輔強。
《天官·星占》曰:歲星,其國齊,其位東方,蒼帝之子,人主之象也。其色明而內(nèi)實暗,天下安寧。夫歲星所居國,人主有福,不可加以兵。歲星一曰攝提,一曰重華,一曰應(yīng)星,一曰經(jīng)星,一曰修人。歲星動,人主怒。無光,仁道失。歲星順行,仁德加也。歲星,農(nóng)官也。主五穀,春不勸農(nóng)則歲星盈縮,所在之國不可以罰。小則民多病,大則喜。
又曰:熒惑主夏,位在南,赤帝之子,方伯之象也。為天侯,主歲成敗,司察妖孽,所往有兵為亂,為賊、為疾、為喪、為饑、為兵,蓋天下不理也。東西南北無有常,出則有兵,入則散,周旋止息,乃為死喪。
又曰:鎮(zhèn)星主德,女主之象也。所居國有德,不可以軍加也。
又曰:辰星,北之位,黑帝之子,宰相之祥也。一名安調(diào),一名熊星,一名釣星,一名伺晨,主德,常行四仲,當(dāng)出不出,天下旱,色黃,五穀熟;色白,中謀泄;色青,大臣憂。
又曰:太白,位在西方,白帝之子,天將之象也。一名天相,一名大正,一名大臣,一名大皓,一名明星。
又曰:紫微者,天之帝座也。一名天營,一名長垣。
又曰:北辰者,一名天關(guān),一名北極。極者,紫宮太一座也。太微者,天闔也。南端門間十星,分為左右掖,太微之宮,天子之庭,五帝之座也。北斗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方。北斗魁第一星少微,一名處士。星明大而黃澤,即賢士舉,忠臣用。招搖者,常陽也。一名矛盾,胡星也。
《荊州星占》曰:五星,天府,一名天法,主察奸謀。
又曰:軒轅,主雷雨之神,旁側(cè)郎位,主宿衛(wèi)。
又曰:河鼓,一名三武,一名天鼓。
又曰:市,天子旗幟也,大明則糴賤。
又曰:五車,一名天庫,凡十四星。五車中有三柱三星,若不見,兵盡起。
又曰:心為天王,其宿三星,一名天司空。
又曰:箕舌一星,動則大風(fēng)至,不出三日。
又曰:箕宿四星,第二星一名風(fēng)后。
又曰:太白出東北為觀星,出東南為明星,出西方為太白。
楊泉《物理論》曰:星者,元氣之英,水之精也。
又曰:日月之精為星辰,星辰生於地。
又曰:星,元氣之英,日精也。二十八宿度數(shù)有常,故謂恒星。
《鹽鐵論》曰:常星猶公卿也,眾星猶萬民也,列星正則眾星齊,常星亂則眾星墜矣。
崔豹《古今注》曰:漢明帝為太子時,令樂人作歌詩曰"星重輝",言太子比德,故云重也。
庾闡詩曰:玄景如映璧,繁星如散錦。
○瑞星
《易坤靈圖》曰:至德之萌,五星若貫珠。
《尚書中候》曰:帝堯即政,景星出翼。
《尚書考靈曜》曰:天地開辟,元歷名月首,甲子冬首。日月五星,俱起牽牛。初,日月若懸璧,五星若編珠。
《史記》曰:黃帝時,景星見,形如半月,可以夜作。
又曰:南極老人星見,則天下安。
《漢書》曰:高祖初入關(guān),五星聚於東井,秦分野。
司馬遷《天官書》曰:景星,其狀無常,常出有道之國。
朱宣《帝王世紀(jì)》曰:神農(nóng)氏之末,少昊氏娶附寶,見大電光繞北斗,樞星照郊,感附寶,孕二十月,生黃帝於壽丘。
《魏志》曰:桓帝時有黃星見楚宋之分,殷馗言:"后五十歲當(dāng)有真人起梁沛間,其鋒不可當(dāng)。"其后五十年,曹公破袁紹,天下莫敵矣。
《晉中興書》曰:元帝渡江,歲、鎮(zhèn)、辰、太白等四星聚於牛女間。
《禹時鈞命決》曰:星累累若貫珠,炳炳如連璧。
《帝命驗》曰:有人雄起,戴玉英,履赤矛。鄭玄注曰:"赤矛,瑞星名。"
《河圖》曰:大星如虹,下流華渚,女節(jié)意感,生白帝也。
孫氏《瑞應(yīng)圖》曰:景星者,大星也。狀如半月,生於晦朔,助月為明,王者不私人則見。
又曰:王者承天,則老人星臨其國。
《天文錄·星占》甘氏曰:五星同色,天下偃兵,百姓安寧,歌舞以行,不見疾疹,五穀大昌。
《文子》曰:精誠內(nèi)形,氣動於天,則景星見。
《列星圖》》曰:流星貫昴,修紀(jì)感而生禹。
○妖星(附)
劉向《洪范傳》曰:彗者,去穢布新者也。此天所以去無道而建有德也。
鄭玄曰:彗星主掃除。
又曰:彗星者,君臣失政,濁亂三光,五星逆錯,變氣之所生也。
《傳》曰:昭十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西及漢。申須曰:"彗,所以除舊布新也。"
又曰:昭二十六年,齊有彗星,齊侯使禳之。晏子曰:"無益也,祗取誣焉。天道不慆,不貳其命,若之何禳之?且天有彗也,以除穢也。君無穢德,又何禳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