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受降城聞笛
作者:李益
原文: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回樂峰 一作:回樂烽)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
翻譯及賞析:
回樂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處吹起凄涼的蘆管,一夜間征人個個眺望故鄉(xiāng)。
⑴受降城:唐初名將張仁愿?為了防御突厥,在黃河以北筑受降城,分東、中、西三城,都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境內(nèi)。另有一種說法是:公元646年(貞觀二十年),唐太宗親臨靈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來。
⑵回樂峰:唐代有回樂縣?,靈州治所,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靈武縣西南。回樂峰即當(dāng)?shù)厣椒?。一作“回樂烽”:指回樂縣附近的烽火臺。
⑶城下:一作“城上”,一作“城外”。
⑷蘆管:笛子。一作“蘆笛”。
⑸征人:戍邊的將士。盡:全。
推薦閱讀:
上一篇:水調(diào)歌頭(張魏公生日)
下一篇:游子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