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diào)歌頭·秋色漸將晚
原文:
秋色漸將晚,霜信報(bào)黃花。小窗低戶深映,微路繞欹斜。為問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輕度,拚卻鬢雙華。徙倚望滄海,天凈水明霞。
念平昔,空飄蕩,遍天涯。歸來三徑重掃,松竹本吾家。卻恨悲風(fēng)時起,冉冉云間新雁,邊馬怨胡笳。誰似東山老,談笑靜胡沙。
翻譯及賞析:
秋色日漸變濃,金黃的菊花傳報(bào)霜降的信息。小窗低戶深深掩映在菊花叢中,小路盤山而上,曲折傾斜。詢問山公到底有什么心事, (原來是不忍心)坐看時光輕易流逝而雙鬢花白。在太湖邊上徘徊凝望,天空澄澈,湖水映照著明麗的彩霞。
追憶往日,漂泊不定,走遍天涯海角,卻毫無建樹。歸來后重新打掃庭院中的小路,松竹才是我的家。卻恨悲涼的秋風(fēng)不時吹起,南歸的大雁緩緩地飛行在云間,哀怨的胡笳聲和邊馬的悲鳴聲交織在一起。誰能像東晉謝安那樣,談笑間就撲滅了胡人軍馬揚(yáng)起的塵沙。
⑴秋色漸將晚,霜信報(bào)黃花。:暮秋景物漸呈蒼老深暗之色,菊花開時報(bào)來了將要降霜的信息。黃花,指菊花。
⑵小窗低戶:指簡陋的房屋。
⑶微路,小路。
⑷敧(qī)斜:傾斜,歪斜。
⑸山翁:《晉書·山簡傳》載山簡好酒易醉。作者借以自稱。
⑹何事:為什么。
⑺坐看:空看、徒歡。
⑻流年:指流逝的歲月。
⑼拚(pàn判) 卻:甘愿。
⑽華:同花,指在閑居中空白了鬢發(fā)。
⑾徙(xǐ)倚:徘徊,流連不去。
⑿滄海:此指臨近湖州的太湖。作者時居汴山,在太湖南岸。
⒀平昔:往日。
⒁遍:這里是“走遍”的意思。
⒂天涯,天邊,喻平生飄蕩之遠(yuǎn)。
⒃歸來三徑重掃,松竹本吾家:寫辭官歸隱家園?;脮x代《歸去來兮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比龔?,庭院間的小路。據(jù)晉代趙岐《三輔決錄-逃名》記載,西漢末,王莽專權(quán),兗州刺史蔣詡辭官歸里,院中辟有三徑,只與求仲、羊仲往來。后來遂以“三徑”作為隱士居所之稱。松竹,代指山林隱居處,含有貞節(jié)自持之意。三徑:王莽專權(quán)時,兗州刺史蔣詡辭宮回家,于園中辟三徑,惟與求仲、羊仲往來。后常用三徑喻隱居生活。
⒄卻恨悲風(fēng)時起,冉冉云間新雁,邊馬怨胡笳。:這里化用三國時魏國《悲憤》。“胡笳動兮邊馬鳴,孤雁歸兮聲嚶嚶!”悲風(fēng),悲涼的秋風(fēng)。冉冉,指大雁緩緩飛行的樣子。新雁,指最初南歸之雁。邊馬,指邊地的軍馬。胡笳,古代塞外民族的一種樂器。此處指軍中的號角。
⒅誰似東山老,談笑凈胡沙:化用《永王東巡歌》中的“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凈胡沙”。胡沙。指代胡人發(fā)動的戰(zhàn)爭。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