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書法欣賞,其實有多種原則和方法,而筆法則屬書法欣賞之靈魂。書法欣賞貴在欣賞其筆法之妙!筆法,從字面上看是用筆的方法。從書法欣賞的角度講,應該是以正確的用筆寫出形態(tài)規(guī)范的點畫。
點畫自然因書體的不同而不同。但是古往今來的書評中都認為 “凡是能給人以美感的用筆(點畫)都應是有力度的”。這種力度,在傳統(tǒng)書學中稱為“筆力”。判斷點畫有無“筆力”——也就是判斷書法欣賞點畫的審美條件,主要是以“圓”和“澀”為標準的。
圓,是一個立體的而不是平面的概念。圓的線條飽滿、結(jié)實,具有浮雕感,能表現(xiàn)出充實圓勁的力度。圓的線條是中鋒用筆的結(jié)果,即古人所說“令筆心在點畫中行,令筆心自點畫中出”寫出來的筆畫?!坝橙找曋?,有一縷濃墨正當其中?!币簿褪枪湃恕罢垅O股”、“錐畫沙”、“印印泥” 所比喻的效果。如果用筆偏側(cè)(指一偏到底),寫出的線條(點畫)則扁、薄、浮、弱,拋筋露骨,就無美感可言。
再談 “澀”。澀者,不浮滑,不流暢之謂也。用在書寫欣賞中的用筆上,就是線條沖破紙面的阻力,掙扎奮進的藝術效果,筆鋒在紙面上遇到阻礙和抵抗,而筆遲澀進。這種阻礙與反阻礙表現(xiàn)的越充分,線條就越顯示出本身的力感。如前人所提到的“屋漏痕”,不僅是圓的,而且也是澀的。因為屋漏的水沿著墻壁(土墻)下流,不是像在平整光滑的玻璃上面沒有阻力,而是在毛糙的墻面上并有沙粒和土灰的阻力,使下流的水線產(chǎn)生了或左或右、直中見曲、似滯還流的水痕,這正契合了書法線條澀的表現(xiàn)。
“圓”和“澀”也是有內(nèi)在聯(lián)系的。圓是中鋒用筆,澀也是要筆鋒直立,人為地制造逆勢澀行。古人有“橫鱗豎勒”之說,意思是寫橫要像逆向刮魚鱗一樣,產(chǎn)生一定的阻力;寫豎像騎馬奮力前行,而又要用韁繩勒馬控制,是一種蓄勢的前進。劉熙載說:“筆欲行,如有物拒之,竭力與之爭,斯不期澀而澀矣。”這樣的線條,不輕滑,不飄弱,而有沉著、凝重、蒼勁老辣的效果。總之,大家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學習、多觀察,這樣才可以領會書法欣賞的筆法之妙。
王鐸 草書《臨王羲之蔡家賓帖》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