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的孩子們只要是學書法的,大都以柳體歐體顏體作為范本,一看到此,我就忍不住搖頭嘆氣。無論老年還是兒童,很多人學習書法很長時間就是不入門兒,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根據自己幾十年來從事書法練習以及教學經驗,我認為重要的原因就是——選錯了入門字帖。(配圖與正文無關)
![](http://f.jidajia.com/img/2020/4/yyANVr.jpeg?x-oss-process=style/warter-1)
一般的觀念認為,初學書法要選擇顏、柳、歐、褚、虞的楷書范本進行臨習。我們也看到很多小朋友學得很像,但這無助于他們實際書法水平的提升。所以我建議,初學書法以臨習墨跡為宜。從墨跡中,我們才能通過書寫細節(jié)還原當初的書寫動作。掌握了這些動作,才是真正學會了書法。否則,記一肚子書法造型都是沒用的,到實際的時候什么都用不上。具體選哪個碑帖做初學,當然還要參考師承和自己的愛好,我說幾個原則供初學者參考:
1、當代不學
為什么當代作品不可以作初學書的范本?我并非貶低現(xiàn)代人。主要是因為時代相近,容易得其造型,很快便能上手。如此以來,難免買櫝還珠,忽視其筆法。長此以往,終入邪路。而且,當代人離我們太近,還沒有經過時間洗刷,難免魚龍混雜,初學不宜分辨,所以還是敬而遠之的好。
2、碑刻不學
碑刻并非不可學,但那是對高手說的,你看王鐸臨的閣帖多精彩。因為對高手來說,你給他一塊骨頭,他就能把筋肉都還原出來,對于初學來說,重要的是要抓住筋,也就是發(fā)力的脈絡。你給初學者一堆骨頭,他還給你一個骷髏,結果還是死的。
![](http://f.jidajia.com/img/2020/4/7RvARv.jpeg?x-oss-process=style/warter-1)
3、正書不學
篆書、隸書和楷書,都是正書??赡苡腥藭f:初學不學正書,學草書?。窟@個觀點看起來有點離經叛道。正書相當于什么?相當于踢正步,好看啊。但你會教你們家孩子剛走路就踢正步嗎?還不是都從連滾帶爬、連跑帶摔開始?所以初學可以從不太嚴格的行書開始(但千萬別學蘭亭序啊?。:帽葷h簡啊,唐代寫經啊,唐人行書?。òㄈ毡救P三跡都算唐人啦,因為那時候日本是唐朝的粉絲),雖然看起來是接近正書,但里面有很多清晰而規(guī)范的運筆牽絲痕跡,所以其實是行書。甚至學草書也成,不是讓初學者寫自敘貼,而是說可以寫章草。寫章草的好處啊,說也說不完……
4、寫得好看不學
王羲之、趙孟頫之流碰都別碰,貌似選帖的標準越來越離譜了。這好像是家長苦口婆心地對孩子說:選老公千萬不要找漂亮的?。浉鐩]有一個好東西!其實孩子根本不聽的。如此怪異的標準原因何在呢?是這樣的:看起來很漂亮的字,容易使得初學者把注意力集中于它的造型,而忽略它的筆法,也就是書寫方法,這是最最要不得的。結果呢,字形學得幾分像,但筆法毫無進展。最終是臨帖是臨帖,創(chuàng)作是創(chuàng)作,沒有合為一體,那學習半天又是何苦呢?初學啊,要選個比較難看的古人墨跡,只有寫下來,才會發(fā)現(xiàn)它的內在動作的美感。依照內在的動作去書寫,會發(fā)現(xiàn)自己寫出來的字形竟然比字帖還好看,那就沒事偷著樂吧。
![](http://f.jidajia.com/img/2020/4/MJR7Zz.jpeg?x-oss-process=style/warter-1)
5、元代以后不學
元代以后有很多好作品,為什么不學?是這樣的,有些人寫得很好,但不適合當老師。好比徐渭、八大之流。他們好不好?當然好!但要是跟他們學,非得掉水溝里去不可。元代以后的作品雖然精彩,但缺少古典書法的中庸氣質,有點現(xiàn)代藝術的“個性”風格。初學者一不留神,學了一堆個性回來,而沒有把握到老師的技術內核,那啥用也沒有,還不如不學。
![](http://f.jidajia.com/img/2020/4/U7vuiu.jpeg?x-oss-process=style/warte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