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書法 , 書法家學(xué)習(xí)創(chuàng)作站
公眾號:集字書法
微信小程序:集字書法
摘要: 吳昌碩,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今湖州市安吉縣)人。吳昌碩與虛谷、蒲華、任伯年齊名的“清末海派四杰”。吳昌碩是晚清著名畫家,書法家、篆刻家,為“后海派”中的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碩,又署倉石、蒼石,多別號,常見者有倉碩、老蒼、老缶、苦鐵、大聾、石尊者等。更多書法內(nèi)容盡在集大家書法!
吳昌碩,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今湖州市安吉縣)人。吳昌碩與虛谷、蒲華、任伯年齊名的“清末海派四杰”。吳昌碩是晚清著名畫家,書法家、篆刻家,為“后海派”中的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碩,又署倉石、蒼石,多別號,常見者有倉碩、老蒼、老缶、苦鐵、大聾、石尊者等。更多書法內(nèi)容盡在集大家書法!
吳昌碩的書法以篆書、行草為主,以篆書成就最高。今天,我們欣賞的行書。吳昌碩晚年以篆隸筆法作行書,筆勢奔騰,蒼勁雄渾,不拘成法。
吳昌碩晚年內(nèi)心多數(shù)時間還是平靜安定的,他等來了一生中難得的安定富足的生活,藝術(shù)上的地位如日中天,還有詩、畫等藝事上的好友常常來往交游。
也就是在這一年(吳昌碩79歲時),1922年壬戌年的人日,正月初七,他為摯友、虔誠的佛教徒王一亭書寫了一副很著名的對聯(lián):“風(fēng)波即大道,塵土有至情。”在款署處吳昌碩寫道:“一亭先生崇仰禪宗,潛心精奧,謹(jǐn)以佛祖勸勉警語為座右銘,是可見其玄妙獨到也。”可見這兩句是佛經(jīng)上的話,是王一亭喜愛的。吳昌碩生平雖不信佛,但中國文化中儒、道、釋三家本是相通相融的,加之常與精通釋典的沈曾植、篤信佛教的王一亭來往,吳昌碩對佛家也并不陌生。
吳昌碩《行書十二言聯(lián)》
此幅行書楹聯(lián)為吳昌碩八十三歲時所作。通觀之,此聯(lián)行書純?nèi)巫匀唬粺o做作,下筆迅疾,痛快淋漓。雖為楹聯(lián),卻有排山倒海之勢。恰如其晚年時的壯心不已,因而用墨浩然,用筆豪肆,老辣蒼勁,力能扛鼎,以波狀線條出之,跳蕩靈動,富有韻律,不計工拙,不斤斤于細(xì)部點畫的描繪,從而體現(xiàn)出“豪邁、爽利、潑辣”的崇高之美。用筆老筆分披,窮盡變化,中鋒為本,亦善施側(cè)筆,形成蒼茫高遠(yuǎn)、立體感極強(qiáng)的筆致。
獨觀上下兩聯(lián),結(jié)字較為狹長,體現(xiàn)字勢,用筆老辣奔放,熟中有生,氣長神旺。下筆轉(zhuǎn)多藏鋒,堅挺凝煉,不澀不疾,亦澀亦疾,更得“錐劃沙”、“屋漏痕”之妙趣。正如沙孟海先生所說:“常是正鋒運轉(zhuǎn),八面周到,勢疾而意徐,筆致如萬歲枯藤,古樸拙見。”這與他早年的作風(fēng)迥然相殊。正應(yīng)了其自言“所作隸、行、狂草也多以篆籀筆法出之”之語,別具一種占茂流利的風(fēng)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