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書法 , 書法家學(xué)習(xí)創(chuàng)作站
公眾號:集字書法
微信小程序:集字書法
摘要: 清代的秦祖永在《繪事津梁》中說:“書不師古,如夜行無燭,便無入路,故初學(xué)必以臨古為先?!鼻乩蠋煹囊馑际钦f,學(xué)書法,最好的方法同時也是唯一的方法就是臨摹取法古人,離開了這個,就如同走夜路無明燈,有可能連路都找不著。
清代的秦祖永在《繪事津梁》中說:“書不師古,如夜行無燭,便無入路,故初學(xué)必以臨古為先。”秦老師的意思是說,學(xué)書法,最好的方法同時也是唯一的方法就是臨摹取法古人,離開了這個,就如同走夜路無明燈,有可能連路都找不著。
取法古人的道理大家都明白,然而,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這么一個問題:由于時間跨度的原因,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很多法帖都是碑刻版本的,真實墨跡早已煙消云散了,如果照著碑刻去臨寫的話,是否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呢?
針對上面這個問題,宋代的書法家米芾曾經(jīng)下過定論:碑刻不可學(xué)。米芾為啥這么說呢?學(xué)書法的過來看看,能少走彎路。米芾在《海岳名言》中的原話是這么說的:“石刻不可學(xué),但自書使人刻之,已非己書也,故必須真跡觀之,乃得趣。”米芾說的已經(jīng)很明白了,碑刻是書家寫好之后讓工匠翻刻在石碑上的,即使工匠的手藝再精湛,也會多少有點走樣,要想得到古人用筆的精髓,還是要看真跡。
米芾說的沒問題,可對于一般的書法愛好者而言,咱們沒條件去看真跡啊。就說王羲之吧,他的書法水平高,可是根本就沒真跡傳世。退一萬步講,即使有真跡流傳到現(xiàn)在,也會被封存在博物館中,一般人根本沒多少機會看到。這又該怎么辦呢?其實,碑刻也是可以學(xué)的,只不過要注意方法。
個人認為,面對碑刻的時候,我們要做好下面這兩方面的工作:
1要有透過刀痕見筆痕的能力。碑刻上面的筆畫是刀刻出來的,棱角分明,并且看不出細微的用筆痕跡,再加上時間的原因,很多筆畫已經(jīng)被侵蝕的很厲害了。這就要求我們在面對碑刻的時候,要具備透過刀痕見筆痕的能力,也就是說,我們在看到這些刀痕的時候,先要在腦中把它翻譯成正常的筆法,你要明白這個筆畫是怎么寫出來的。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如果你是一名初學(xué)者,還不具備一定的筆法概念的話,是很難弄明白里面的門道的。
2實在搞不明白的話,我們可以求助于后人。如果我們實在弄不明白碑刻的話,我們應(yīng)該怎么辦呢?這里還有一個方法,那就是求助于后人。就說王羲之的《圣教序》吧,作為書法史上的行書經(jīng)典,很多朋友都喜歡,或者說是必須要攻克的。好當(dāng)然是好,但是下筆臨摹之后你就會體會到其中的難度,很多朋友翻來覆去臨寫了一段時間之后,還是一頭霧水,找不到感覺,這個時候應(yīng)該怎么辦呢?我建議大家可以采用曲線救國的方式。
《圣教序》那么經(jīng)典,不光我們一般愛好者喜歡,很多書法名家也辛苦臨摹過,并且還有上佳的墨跡版?zhèn)魇?。比如說趙子昂和王鐸等人的臨摹版本,各自都表達了對《圣教序》的理解,并且都是真跡的墨跡,理解起來也比較直觀。如果我們搞不清楚碑刻的話,不妨先從他們的臨摹版本入手,然后再返回去揣摩碑刻的意思,這樣就不至于茫然不知所措了。
好了,關(guān)于米芾這句名言的理解就和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對大家的書法學(xué)習(xí)能夠有所幫助,如果有理解不當(dāng)之處,還請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