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_国产综合色在线精品_国内自拍真实伦在线视频_2021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_永久免费av无码不卡在线观看

集大家書法 , 書法家學習創(chuàng)作站

公眾號:集字書法

集字書法 掃一掃關(guān)注公眾號

微信小程序:集字書法

集字書法 掃一掃下載書法APP

當前位置

首頁> 舊唐書>>卷十二

卷十二

出處:舊唐書

原文:

  德宗上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諱適,代宗長子,母曰睿真皇后沈氏。天寶元年四月癸巳, 生于長安大內(nèi)之東宮。其年十二月,拜特進,封奉節(jié)郡王。代宗即位之年五月,以 上為天下兵馬元帥,改封魯王。八月,改封雍王。時史朝義據(jù)東都,十月,遣上會 諸軍于陜州,大舉討賊。十一月,破賊于洛陽,進收東都,河南平定。朝義走河北。 分命諸將追之,俄而賊將懷仙斬朝義首以獻,河北平。以元帥功拜尚書令,食實封 二千戶,與郭子儀等八人圖形凌煙閣。廣德二年二月,立為皇太子。

  大歷十四年五月辛酉,代宗崩。癸亥,即位于太極殿。閏月壬申,貶中書舍人 崔祐甫為河南少尹。甲戌,貶門下侍郎、平章事常袞為潮州刺史。召崔祐甫為門下 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丙子,詔諸州府、新羅、渤海歲貢鷹鷂皆停。戊寅,詔 山南枇杷、江南柑橘,歲一貢以供宗廟,余貢皆停。庚寅,以兵部尚書路嗣恭為東 都留守,以常州刺史蕭復為潭州刺史、湖南團練觀察使。辛巳,罷邕府歲貢奴婢。 癸未,改括州為處州,括蒼縣為麗水縣。停梨園使及伶官之冗食者三百人,留者皆 隸太常。劍南歲貢春酒十斛,罷之。甲申,以司徒、兼中書令、河中尹、靈州大都 督、單于鎮(zhèn)北大都護充關(guān)內(nèi)河東副元帥、朔方節(jié)度、關(guān)內(nèi)支度鹽池六城水運大使、 押諸蕃部落、管內(nèi)及河陽等道觀察使、上柱國、汾陽郡王、山陵使、食實封一千九 百戶郭子儀可加號尚父,守太尉,余官如故,加實封通前二千戶,月給一千五百人 糧、馬二百匹草料。以朔方都虞候李懷光為河中尹,邠、寧、慶、晉、絳、慈、 顯等州節(jié)度觀察使;以朔方右留后常謙光靈州大都督,西受降城、定遠軍、天德、 鹽、夏、豐節(jié)度等使;以朔方左留后、單于副都護渾璘為單于大都護,振武軍、東 中二受降城、鎮(zhèn)北及綏、銀、麟、勝等軍州節(jié)度營田使。丙戌,詔禁天下不得貢珍 禽異獸,銀器勿以金飾。丁亥,詔文單國所獻舞象三十二,令放荊山之陽,五坊鷹 犬皆放之,出宮女百余人。己丑,以右羽林大將軍吳希光檢校散騎常侍、兼御史中 丞,充渭北鄜坊丹延都團練觀察使。辛卯,以河陽三城鎮(zhèn)遏使馬燧檢校工部尚書, 兼太原尹、御史大夫、北都留守、河東節(jié)度使。壬辰,以河東節(jié)度留后鮑防為京畿 觀察使;陳州刺史李芃檢校太常少卿,為河陽三城鎮(zhèn)遏使。癸巳,以壽州刺史杜亞 為江西觀察使。甲午,冊太尉子儀。自開元以來,冊禮多廢,天寶中楊國忠冊司空, 至是行子儀之冊。以江西觀察使杜亞為陜州長史,充轉(zhuǎn)運使。丙申,詔兵部侍郎黎 干害若豺狼,特進劉忠翼掩義隱賊,并除名長流。既行,俱賜死。丁酉,以京畿觀 察使鮑防為福州刺史、福建都團練觀察使。以戶部侍郎、判度支韓滉為太常卿,吏 部尚書劉晏判度支鹽鐵轉(zhuǎn)運等使。初,晏與滉分掌天下財賦,至是晏都領(lǐng)之。

  六月己亥朔,御丹鳳樓,大赦天下,罪無輕重,咸赦除之。內(nèi)外文武三品已上 賜爵一級,四品已下加一階,致仕官同見任,百姓為戶者賜古爵一級。加李正己司 徒、太子太傅,崔寧、李勉本官同平章事。天下進獻,事緣郊祀陵廟所須,依前勿 闕,余并停。諸州刺史上佐今后準式入計。諸州刺史、常參官,父在未有官,量與 五品致仕官;父亡歿,與追贈。自至德已來別敕,或因人奏,或臨事頒行,差互不 同。使人疑惑,中書門下與詳定官決,取堪久長行用者編入格條。自今更不得奏置 寺觀及度人。庚子,封元子育為宣王,次子謨?yōu)槭嫱?,諶為通王,諒為虔王,詳為 肅王,并加開府儀同三司。乙巳,封皇弟乃為益王,迅為隨王。丙午,舉先天故事, 非供奉侍衛(wèi)之官,自文武六品已上清望官,每日二人更直待制,以備顧問,乃以延 英南藥院故地為廨。癸丑,詔皇族五服等已上居四方者,家一人赴山陵,縣次給食。 己未,揚州每年貢端午日江心所鑄鏡,幽州貢麝香,皆罷之。辛酉,罷宣歙池、鄂 岳沔二都團練觀察使。陜虢都防御使,以其地分隸諸道。復置東都京畿觀察使,以 御史中丞為之。壬戌,處州刺史王縉、湖州刺史第五琦皆為太子賓客,睦州刺史李 揆為國子祭酒,并留司東都。中官邵光超送淮西旌節(jié),李希烈遺縑七百匹,事發(fā), 杖六十,配流。由是中官不敢受賂。癸亥,詔中書門下、御史臺五品已上,諸司三 品已上長官,各舉可任刺史縣令者一人,中書門下量才進擬,有犯坐舉主。秋

  七月戊辰朔,日有蝕之。禮儀使、吏部尚書顏真卿奏:“列圣謚號,文字繁多, 請以初謚為定?!北渴汤稍瑐鹱h云:“陵廟玉冊已刻,不可輕改?!绷T。傪妄奏, 不知玉冊皆刻初謚而已。庚午,詔:邕州所奏金坑,誠為潤國,語人以利,非朕素 懷。其坑任人開采,官不得禁。辛未,以吏部侍郎房宗偃為御史中丞、東都畿觀察 使。罷右銀臺門客省歲給廩料萬二千斛。自永泰已來,或四方奏計未遣者,或上書 言事忤旨者,及蕃客未報者,常數(shù)百人,于客省給食,橫費已甚,故罷之。壬申, 毀元載、馬璘、劉忠翼之第,以其雄侈逾制也。癸酉,減宮中服御常貢者千數(shù)。丁 丑,復置廄馬隨仗于月華門外。己卯,詔王公卿士不得與民爭利,諸節(jié)度觀察使于 揚州置回易邸,并罷之。庚辰,詔鴻臚寺,蕃客入京,各服本國之服。罷商州歲貢 離膠。辛卯,罷天下榷酒。丁酉,詔國用未給。其宣王已下開府俸料皆罷給。

  八月甲辰,以門下侍郎、平章事崔祐甫為中書侍郎、平章事,以道州司馬同正 楊炎為門下侍郎、平章事,以懷州刺史喬琳為御史大夫、同平章事、京畿觀察使。 乙巳,遣太常少卿韋倫使吐蕃,以蕃俘五百人還之,修好也。癸亥,詔人死亡于外 以棺柩還城者勿禁。九月甲戌,以淮西節(jié)度為淮寧軍。辛巳,以檢校刑部尚書白孝 德為太子少傅。丙戌,秘書少監(jiān)邵說為吏部侍郎,給事中劉乃為兵部侍郎,中書舍 人令狐峘為禮部侍郎。

   

  冬十月丁酉朔,吐蕃合南蠻之眾號二十萬,三道寇茂州、扶、文、黎、雅等州, 連陷郡邑。發(fā)兵四千助蜀,大破之。己酉,葬代宗于元陵。戊午,九成宮貢立獸炭 爐,襄州貢種蔗蒻之工,皆罷之。散官豢豬三千頭給貧民。十一月辛未,以鴻臚卿 賈耽為梁州刺史、山南西道節(jié)度觀察使。丁丑,以陜州長史杜亞為河中尹、河中晉 絳慈隰都防御觀察使。壬午,御史大夫、平章事喬琳為工部尚書,罷知政事。加劍 南西川節(jié)度觀察度支營田等使、檢校司空、平章事、成都尹崔寧兼御史大夫、京畿 觀察使。癸巳,加崔寧兼靈州大都督、單于鎮(zhèn)北大都護、朔方節(jié)度等使、出鎮(zhèn)坊州。 以荊南節(jié)度使、檢校禮部尚書、兼江陵尹、御史大夫張延賞檢校兵部尚書兼成都尹、 御史大夫、劍南西川節(jié)度度支營田觀察等使。以朔方節(jié)度虞候杜希全為靈州留后; 以鄜州刺史張光晟單于振武軍使、東中二受降城綏銀鄜勝等軍州留后;延州刺史李 建為鄜坊慶延留后。楊炎素惡崔寧,雖授以三鎮(zhèn),仍署此三人為留后,奪寧之權(quán)也, 人皆憤之。十二月己亥,南選使可以專達,勿復以御史臨之。乙卯,制:宣王某可 立為皇太子。丙寅晦,日有蝕之。詔元日朝會不得奏祥瑞事。

  建中元年春正月丁卯朔,御含元殿,政元建中,群臣上尊號曰圣神文武皇帝。 己巳,上朝太清宮。庚午,謁太廟。辛未,有事于郊丘。是日還宮,御丹鳳門,大 赦天下。自艱難以來,征賦名目頗多。今后除兩稅外,輒率一錢,以枉法論。常參 官、諸道節(jié)度觀察防御等使、都知兵馬使、刺史、少尹、畿赤令、大理司直評事等, 授訖三日內(nèi),于四方館上表讓一人以自代。其外官委長吏附送其表,付中書門下。 每官闕,以舉多者授之。王府六品以上官及諸州縣有司可并省及諸官減者,量事廢 省。天下子為父后者賜勛兩轉(zhuǎn)。己巳,福建觀察使鮑防、湖南觀察使蕭復讓憲官, 從之。自兵興已來,方鎮(zhèn)重任必兼臺省長官,以至外府僚佐,亦帶臺省銜。至是除 韓滉蘇州刺史,杜亞河中少尹,而領(lǐng)都團練觀察使,不帶臺省兼官。自是諸道非節(jié) 度而兼憲官者皆讓。甲午,詔:“東都河南江淮山南東道等轉(zhuǎn)運租庸青苗鹽鐵等使、 尚書左仆射晏,頃以兵車未息,權(quán)立使名,久勤元老,集我庶務(wù),悉心瘁力,垂二 十年,朕以征稅多門,鄉(xiāng)邑凋耗,聽于群議,思有變更,將置時和之理,宜復有司 之制。晏所領(lǐng)使宜停,天下錢谷委金部、倉部,中書門下揀兩司郎官,準格式調(diào)掌。” 是月,浚豐州陵陽渠。

  二月丙申,遣黜陟使一十一人分行天下。癸卯,以戶部郎中韓洄為諫議大夫, 以涇原節(jié)度使段秀實為司農(nóng)卿。己酉,貶尚書左仆射劉晏為忠州刺史。癸丑,昭義 軍節(jié)度留后李抱真為本道節(jié)度使。甲寅,貶史館修撰、禮部侍郎令狐峘郴州司馬, 右補闕柳冕巴州司戶。日本國朝貢。癸亥,硃泚兼四鎮(zhèn)北庭行軍、涇原節(jié)度使。

  三月丙寅,禮儀使奏東都太廟闕木主,請造。詔下議之,不決。庚午,監(jiān)察御 史張著以法冠彈中丞嚴郢浚陵陽渠匿詔不行,消郢官,著賜緋魚。辛未,左散騎常 侍、翰林學士張涉放歸田里。甲戌,以前司農(nóng)卿庾準為江陵尹、兼御史中丞、荊南 節(jié)度使。癸巳,以諫議大夫韓洄為戶部侍郎、判度支。時將貶劉晏,罷使名,歸尚 書省本司。今又命洄判度支,令金部郎中杜佑權(quán)勾當江淮水陸運使,一如劉晏、韓 滉之則,蓋楊炎之排晏也。

  夏四月乙未朔,涇原裨將劉文喜據(jù)城叛。己亥,地震。辛未,命江西觀察使崔 昭冊命回紇可汗。戊申,以福建觀察使鮑防為洪州刺史、江西團練觀察使。癸丑, 上誕日,不納中外之貢,唯李正己、田悅各獻縑三萬匹,詔付度支。妃父王景先、 駙馬高怡獻金銅像,上曰:“有何功德?非吾所為?!蓖诉€之。壬戌,以衡州刺史、 嗣曹王皋為潭州刺史、湖南團練觀察使,御史中丞元全柔為杭州刺史。五月甲子朔。 戊辰,以太常少卿韋倫為太常卿,復使吐蕃。己卯,右金吾衛(wèi)大將軍李通為黔州刺 史、黔中經(jīng)略招討觀察鹽鐵等使。潮州刺史常袞為福建觀察使。涇州將劉光國殺劉 文喜降,涇州平。

  六月甲午朔,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崔祐甫卒。辛丑,筑奉天城。加試 殿中監(jiān)劉海賓兼御史中丞封兵平郡王。海賓涇州將,賞殺劉文喜也。乙卯,京兆尹 源休使回紇,冊武義成功可汗。秋七月丁丑,罷內(nèi)出盂蘭盆,不命僧為內(nèi)道場。壬 申,以鴻臚寺左右威遠營隸金吾。己丑惡,忠州刺史劉晏賜自盡。

  八月甲午,振武軍使張光晟殺領(lǐng)蕃回紇首領(lǐng)突董統(tǒng)等千人,收駝馬千余、繒錦 十萬匹。乃征光晟歸朝,以彭令芳代之。乙未,河中晉、絳觀察使杜亞為睦州刺史。 丁未,加硃泚中書令,余官使并如故。以舒王謨?yōu)闆茉?jié)度大使,尚書右丞孟皞為 涇州刺史、知留后。東僰烏蠻守來朝貢。丁巳,遙尊上母沈氏曰皇太后。戊午,以 吏部尚書顏真卿為太子少師,依前禮儀使。改封嗣舒王藻為嗣郢王。九月戊辰,判 度支韓洄奏請于商州紅崖冶洛源監(jiān)置十爐鑄錢。江淮七監(jiān)每鑄一千費二千文,請皆 罷,從之。己卯,雷。

  冬十月甲午,貶尚書左丞薛邕為連山尉,坐贓也。乙巳,太子少傅、昌化郡王 白孝德卒。庚寅,以睦王述為奉迎皇太后使,工部尚書喬琳為副。十一月辛酉朔, 朝集使及貢使見于宣政殿,兵興已來,四方州府不上計、內(nèi)外不朝會者二十有五年, 至此始復舊制。州府朝集者一百七十三人,詔每令分番二人待詔。乙丑,贈敬暉等 五王官,又贈張九齡司徒,鐘紹京太子太傅。戊寅,諸王有官者初令出閣就班。又 出嫁岳陽等一十縣主,皆在諸王院久而未適人者,上悉命以禮出降。十二月辛卯, 韋倫使回,與吐蕃宰相論欽明思等五十五人同至,獻方物,修好也。丁酉,令詳定 國初以來將相功臣房玄齡等一百八十七人,據(jù)功績分為三等。是歲,戶部計帳,戶 總?cè)侔巳f五千七十有六,賦入一千三百五萬六千七十貫,鹽利不在此限。

  二年春正月庚申朔。戊辰,成德軍節(jié)度、恆定等州觀察使、司空、兼太子太傅、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恆州刺史、隴西郡王李寶臣卒。丙子,以汴宋滑亳陳潁泗節(jié)度 觀察使、檢校帶領(lǐng)部尚書、同平章事李勉為永平軍節(jié)度、汴滑陳等州觀察等使;以 兵部尚書、東都留守路嗣恭為鄭汝陜河陽三城節(jié)度、東畿觀察等使;以宋州刺史劉 洽為宋亳潁節(jié)度使。以鄭州隸永平軍。自去年十月無雪,至甲申方雨雪。丁亥,檢 校戶部尚書張獻恭為東都留守。以河南尹趙惠伯為河中尹、河中晉絳慈顯都防御 觀察使,以前鄭州刺史于頎為河南尹。

  二月乙未,以御史中丞盧杞為御史大夫、京畿觀察使,以桂管觀察使李昌巙為 江陵尹、兼御史大夫、荊南節(jié)度等使。以前荊南節(jié)度使庾準為左丞。甲辰,以容州 刺史盧岳為桂州防御觀察使。乙巳,以門下侍郎楊炎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 事,以御史大夫盧杞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丙午,以宋亳節(jié)度為宣武軍。 丁未,以御史中丞袁高為京畿觀察使。乙卯,振武軍亂,殺其帥彭令芳、監(jiān)軍劉惠 光。

  三月庚申朔,筑汴州城。初,大歷中李正己有淄、青、齊、海、登、萊、沂、 密、德、棣、曹、濮、徐、兗、鄆十五州之地,李寶臣有恆、定、易、趙、深、冀、 滄七州之地,田承嗣有魏、博、相、衛(wèi)、洺、貝、澶七州之地,梁崇義有襄、鄧、 均、房、復、郢六州之地,各聚兵數(shù)萬。始因叛亂得位,雖朝廷寵待加恩,心猶疑 貳,皆連衡盤結(jié)以自固。朝廷增一城,浚一池,便飛語有辭,而諸盜完城繕甲,略 無寧日。至是田悅初稟命,劉文喜殄除,群兇震懼。又奏計者還,都無賜與,既歸, 皆構(gòu)怨言。先是汴州以城隘不容眾,請廣之。至是筑城,正己、田悅移兵于境為備, 故詔分汴、宋、滑為三節(jié)度,移京西防秋兵九萬二千人以鎮(zhèn)關(guān)東。又于郾城置溵州。 辛巳,以汾州刺史王翃為振武軍使、東中二受降城鎮(zhèn)北綏銀麟勝等州留后。以萬年 令崔漢衡為殿中少監(jiān),使吐蕃。

  夏四月己酉朔,省沔州。庚寅,襄州梁崇義兼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己亥,省燕 州、順化州。乙卯,并平琴州為黨州。丁巳,貶禮部侍郎于召桂州刺史,御史中丞 袁高韶州長史。五月丙寅,以軍興十一而稅。己巳,以淮寧軍節(jié)度使李希烈充漢南 北諸道都知兵馬招撫處置等使,封南平王。庚寅,以浙江西道為鎮(zhèn)海軍。加蘇州刺 史韓滉檢校禮部尚書、潤州刺史,充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浙江東西道觀察等使。以御史 中丞一員為理匭使,諫議大夫一員知匭使;給事中、中書舍人為監(jiān)考使。辛丑,尚 父、中書令、汾旭郡王郭子儀薨。丙午,以檢校秘書少監(jiān)鄭叔則為御史中丞、東都 畿觀察使。壬子,以懷鄭、河陽節(jié)度副使李芃為河陽三城、懷州節(jié)度使,仍割東畿 五縣隸焉。

  秋七月戊子朔,詔曰:“二庭四鎮(zhèn),統(tǒng)任西夏五十七蕃、十姓部落,國朝以來, 相奉率職。自關(guān)、隴失守,東西阻絕,忠義之徒,泣血相守,慎固封略,奉遵禮教, 皆侯伯守將交修共理之所致也。伊西、北庭節(jié)度觀察使李元忠可北庭大都護,四鎮(zhèn) 節(jié)度留后郭昕可安西大都護、四鎮(zhèn)節(jié)度觀察使?!弊院印㈦]陷虜,伊西、北庭為蕃 戎所隔,間者李嗣業(yè)、荔非元禮、孫志直、馬璘輩皆遙領(lǐng)其節(jié)度使名。初,李元忠、 郭昕為伊西北庭留后,隔絕之后,不知存亡,至是遣使歷回紇諸蕃入奏,方知音信, 上嘉之。其伊西、北庭將士敘官,仍超七資。庚申,以中書侍郎、平章事楊炎為左 仆射,以前永平軍節(jié)度使張鎰為中書待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司空、淮陽郡王侯 希逸卒,丁丑,以河中尹關(guān)播為給事中,同州刺史李承為河中尹、晉絳都防御觀察 使。辛巳,以邠寧節(jié)度使李懷光兼靈州大都督、單于鎮(zhèn)北大都護、朔方節(jié)度使。以 鄜坊、丹延觀察留后李建徽為坊州刺史、鄜坊丹延都團練觀察使。壬午,以幽州隴 右節(jié)度使、中書令硃泚為太尉。田悅攻寇臨洺,守將張伾城守。

  八月辛卯,平盧淄青節(jié)度觀察使、司徒、太子太保、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李正己 卒。庚戌,以中書舍人衛(wèi)晏為御史中丞、京畿觀察使。壬子,淮寧軍節(jié)度使李希烈 攻襄陽,誅梁崇義,斬其同惡三十余人。

  九月辛酉,以易州刺史張孝忠為恆州刺史,充成德軍節(jié)度觀察使。壬戌,加李 希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癸亥,兵部尚書、翼國公路嗣恭卒。甲子,以晉絳觀察使 李承為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jié)度觀察等使。戊辰,以杭州刺史元全柔為黔中經(jīng)略招 討觀察等使。

  冬十月乙酉,尚書左仆射楊炎貶崖州司馬,尋賜死。戊申,加宣武軍節(jié)度使劉 洽御史大夫。徐州刺史李洧棄其帥李納,以州來降。十一月辛未,宣武節(jié)度劉洽與 神策將曲環(huán)大破李納之眾于徐州。己巳,詔:“成德軍節(jié)度都知兵馬使、恆州刺史、 襲隴西郡王李惟岳,以其父寶臣有忠勞于王室,惟岳隳墜父業(yè),蔑棄國恩,缞绖之 中,擅掌戎務(wù)。外結(jié)兇黨,益固奸謀,不孝不忠,宜肆原野。削爾在身官爵?!币?亥,貶戶部侍郎、判度支韓洄蜀州刺史,以江淮轉(zhuǎn)運使、度支郎中杜佑代判度支、 戶部事。丁丑,以陜州長史李齊為河中尹,充河中晉絳防御觀察使;以商州刺史姚 明揚為陜州長史、本州防御、陸運使;以權(quán)鹽鐵使、戶部郎中包佶充江淮水陸運使。 李納將海州刺史王涉以州降。十二月庚寅,河中節(jié)度使馬燧檢校左仆射,澤潞節(jié)度 使李抱真檢校兵部尚書,賞破田悅之功也。丙申,太子賓客王縉卒。

  三年春正月乙卯朔。丙寅,幽州節(jié)度使硃滔、張孝忠破李惟岳之兵于束鹿。辛 未,詔供御及太子諸王常膳有司宜減省之,于是宰臣上言,減堂廚百官月俸,請三 分省一以助軍,從之。庚辰,追封皇叔僖為宋王,贈皇弟選荊王。閏月丙申,以文 宣王三十七代孫齊賢為兗州司功,襲文宣公。辛丑,復置具員簿。甲辰,成德軍兵 馬使王武俊殺李惟岳,傳首京師。庚戌,馬燧、李芃破田悅兵于洹水,進攻魏州。

  二月戊午,惟岳將定州刺史楊政義以州降。加硃滔檢校司徒,以張孝忠檢校兵 部尚書、易定滄三州節(jié)度使,以檢校太子賓客王武俊檢校秘書監(jiān)、恆州刺史、恆冀 都團練觀察使,康日知為趙州刺史、深趙都團練觀察使。三月丁亥,贈故衛(wèi)尉卿顏 杲卿司徒,故常山太守袁履謙左散騎常侍,故許州長史龐堅右散騎常侍,故鞏縣主 簿蔣清禮部侍郎。贈故驍衛(wèi)將軍、代國公安金藏兵部尚書,授其子承恩廬州長史。 乙未,以徐州刺史李洧為徐、沂、海團練觀察使。戊戌,田悅、洺州刺史田昂以城 降。以嶺南節(jié)度使張伯儀檢校兵部尚書,兼江陵尹、御史大夫、荊南節(jié)度等使;以 容管經(jīng)略使元琇為廣州刺史、嶺南節(jié)度使。丙午,貶京兆尹盧惎撫州長史。

  夏四月,李納守德州將李士真、守棣州將李長卿皆以城降。庚申,先陷蕃僧尼 將士八百人自吐蕃而還。壬戌,封硃滔為通義郡王。硃滔、王武俊與田悅合從而為 叛。太常博士韋都賓、陳京以軍興庸調(diào)不給,請借京城富商錢,大率每商留萬貫, 余并入官,不一二十大商,則國用濟矣。判度支杜佑曰:“今諸道用兵,月費度支 錢一百余萬貫,若獲五百萬貫,才可支給數(shù)月。”甲子,詔京兆尹、長安萬年令大 索京畿富商,刑法嚴峻,長安令薛蘋荷校乘車,于坊市搜索,人不勝鞭笞,乃至自 縊。京師囂然,如被盜賊。搜括既畢,計其所得才八十萬貫,少尹韋禛又取僦柜質(zhì) 庫法拷索之,才及二百萬。丁丑,彭王傅徐浩卒,贈太子少師。戊寅,以中書侍郎、 平章事張鎰兼鳳翔尹、隴右節(jié)度使,以代硃泚。加泚實封五百戶,賜竇氏名園、涇 水上腴田及錦彩金銀器,以安其意,時滔叛故也。壬午,貶御史大夫嚴郢為費州長 史,杖殺左巡使、殿中侍御史鄭詹。郢歲余卒。

  五月丙戌,增兩稅、鹽榷錢,兩稅每貫增二百,鹽每斗增一百。丁亥,貶太子 詹事邵說歸州刺史,卒于貶所。辛卯,詔朔方節(jié)度使李懷光率神策及朔方軍東討。 丙申,詔:“故伊西北庭節(jié)度使楊休明、故河西節(jié)度使周鼎、故西州刺史李琇璋、 故瓜州刺史張銑等,寄崇方鎮(zhèn),時屬殷憂,固守西陲,以抗期戎虜。歿身異域,多 歷歲年,以迨于茲,旅櫬方旋,誠深追悼,宜加寵贈,以賁幽泉。休明可贈司徒, 鼎贈太保,琇璋贈戶部尚書,銑贈兵部侍郎?!苯噪]右牧守,至德已來陷吐蕃而歿 故,至是西蕃通和,方得歸葬也。丁酉,加河東節(jié)度使、檢校左仆射馬燧同平章事, 澤潞李抱真檢校右仆射,河陽李芃檢校兵部尚書,神策營招討使李晟右散騎常侍, 賞破田悅功也。乙巳,貶戶部侍郎、判度支杜佑為蘇州刺史,以中書舍人趙贊為戶 部侍郎、判度支。辛亥,易定節(jié)度賜名義武軍。

  六月丁巳,尚書左丞庾準卒。甲子,京師地震。以左散騎常侍李涵為入回紇吊 祭使,京兆少尹源休為光祿卿。戊寅,以前衢州刺史趙涓為尚書左丞,右庶子柳載 為右丞。辛未,硃滔、王武俊兵救田悅,至魏州北。是日李懷光兵亦至,馬燧、抱 真、李芃等盛軍容迓懷光。硃滔等慮其掩襲,遽出兵,懷光與之接戰(zhàn)于連篋山之西, 王師不利,各還營壘。賊乃壅河決水,絕我糧道。秋七月甲申,以前振武軍使王翃 為京兆尹,以兵部郎中楊真為御史中丞、京畿觀察使。以括率商戶,人情不安,癸 巳,詔除已收納入庫外,一切停,已貯納者仍明置簿歷,各給文牒,后準元數(shù)卻還。 甲午,以前同州刺史蕭復為兵部侍郎。庚子,馬燧、李懷光、李抱真、李芃等四節(jié) 度兵退保魏橋。硃滔、王武俊、田悅之眾亦屯于魏橋東南,與官軍隔河對壘。自五 月不雨,甲辰始雨。宣武節(jié)度李勉為檢校司徒,懷寧李希烈檢校司空,邠寧李懷光 同平章事,李芃封開陽郡王。

  八月丁未,初分置汴東西水陸運兩稅鹽鐵事,從戶部侍郎、判度支趙贊奏也。 戊午,太子賓客第五琦卒于位,辛酉,以涇原節(jié)度留后姚令言為涇原節(jié)度使。戊辰, 以江淮鹽鐵使、太常少卿包佶為汴東水陸運兩稅鹽鐵使。己巳,加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 張延賞檢校吏部尚書。甲戌,以大理少卿崔縱為汴西水陸運兩稅鹽鐵使。丁丑,以 禮儀使、太子少師顏真卿為太子太師。庚辰,徐、海、沂都團練使李洧卒。江淮訛 言有毛人捕人,食其心,人情大恐。

  九月丁亥,以李洧部將高承宗為徐州刺史、徐海沂都團練使。判度支趙贊上言, 請為兩都、江陵、成都、鎩汴、蘇、洪等州署常平輕重本錢。上至百萬貫,下至十 萬貫,收貯斛斗匹段絲麻,候貴則下價出賣,賤則加估收糴,權(quán)輕重以利民。從之。 贊乃于諸道津要置吏稅商貨,每貫稅二十文,竹木茶漆皆什一稅一,以充常平之本。 己亥夜,有猛獸入宜陽里,傷二人,詰朝獲之。

  冬十月辛亥,以湖南觀察使嗣曹王皋為洪州刺史、江西節(jié)度使。丙辰,以吏部 侍郎關(guān)播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都官員外郎樊澤使吐蕃回,與蕃相尚結(jié)贊約來年 正月望日會盟清水。丙子,肅王詳薨。十一月己卯,以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賈耽檢校工 部尚書、兼襄州刺史、御史大夫、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以興鳳團練使嚴震為梁州刺史、 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甲午,以前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李承為潭州刺史、湖南觀察使。是月, 硃滔、田悅、王武俊于魏縣軍壘各相推獎,僭稱王號。滔稱大冀王,武俊稱趙王, 悅稱魏王。又勸李納稱齊王。僭署官名如國初親王行臺之制。丁丑,李希烈自稱天 下都元帥、太尉、建興王,與硃滔等四盜膠固為逆。

  四年春正月戊寅朔。丁亥,鳳翔節(jié)度使張鎰與吐蕃宰相尚結(jié)贊同盟于清水。庚 寅,李希烈陷汝州,執(zhí)州將李元平而去,東都震駭。甲午,遣顏真卿宣慰李希烈軍。 戊戌,以龍武大將軍哥舒曜為東都畿汝節(jié)度使,率鳳翔、邠寧、涇原等軍,東討希 烈。丙午,福建觀察使常袞卒。二月戊申,于河陽三城置河陽軍節(jié)度。乙卯,哥舒 曜收汝州。丁丑,以工部侍郎蔣鎮(zhèn)充禮儀使。

  三月己卯,復置沔州。癸未,以左散騎常侍孟皞為福建都團練觀察使。辛卯, 嗣曹王皋擊李希烈將陳質(zhì)之眾,敗之,收復黃州。丁酉,荊南張伯儀與賊戰(zhàn),敗績。 嗣曹王收復蘄州。

  夏四月庚申,以永平宣武河陽等軍節(jié)度都統(tǒng)、檢校司待、平章事李勉為淮西招 討使,襄陽帥賈耽、江西嗣曹王等為之副。甲子,京師地震,生黃白毛,長尺余。 丙子,哥舒曜進軍至潁橋,大震雷,人死者十之三四,乃退保襄城。五月辛巳夜, 京師地震。乙酉,潁王璬薨。乙巳,滑、濮二州黃河清?;蓠R生角。

  六月庚戌,初稅屋間架、除陌錢。時馬燧、李懷光、李抱真、李芃屯魏縣,李 晟屯易定,李勉、陳少游、哥舒曜屯懷汝間,神策諸軍皆臨賊境。凡諸道之軍出境, 仰給于度支,謂之食出界糧,月費錢一百三十萬貫,判度支趙贊巧法聚斂,終不能 給。至是又稅屋,所由吏秉筆持算,入人廬舍而抄計,峻法繩之,愁嘆之聲,遍于 天下。秋七月甲申,以國子祭酒李揆為禮部侍郎,復其爵。甲午,以揆為左仆射、 兼御史大夫,為入吐蕃會盟使。八月丁未,李希烈率眾三萬攻哥舒曜于襄城。湖南 觀察使李承卒。九月戊寅,龍見于汝州之城濠。丙戌,李勉將唐漢臣、劉德信喪師 于扈澗,汴軍自此不振,東都危急。

  冬十月丙午,詔涇原節(jié)度使姚令言率涇原之師救哥舒曜。丁未,涇原軍出京城, 至浐水,倒戈謀叛,姚令言不能禁。上令載繒彩二車,遣晉王往慰諭之,亂兵已陳 于丹鳳闕下,促神策軍拒之。無一人至者。與太子諸王妃主百余人出苑北門,右龍 武軍使令狐建方教射于軍中,聞難,聚射士得四百人扈從。其夕至咸陽,飯數(shù)匕而 過。戊申,至奉天。己酉,元帥都虞候渾瑊以子弟家屬至,乃以瑊為行在都虞候, 神策軍使白志貞為行在都知兵馬使,以令狐建為中軍鼓角使,金吾將軍侯仲莊為奉 天防城使。亂兵既剽京城,屯于白華,乃于晉昌里迎硃泚為帥,稱太尉,居含元殿。 上以奉天隘,欲幸鳳翔,壬子,鳳翔軍亂,殺節(jié)度使張鎰,乃止。癸丑,李希烈陷 襄城,哥舒曜走洛陽。乙卯,賜檢校司空崔寧薨。丁巳,以吏部尚書蕭復,刑部侍 郎劉從一、諫議大夫姜公輔并以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邠寧節(jié)度韓游瑰與論惟明 率兵三千至,才入奉天,賊軍亦至,乃出拒之,王師不利。賊乘勝攻門,自卯至午, 殺傷殆半,會有草車在門外,渾瑊令焚之,賊眾遂退。癸巳,泚賊三面攻城,渾瑊 力戰(zhàn)御之,方退。大將呂希倩死之。賊自丁未攻城,至己巳二十余日,矢石不絕。

  十一月乙亥,以隴右節(jié)度判官、隴州留后、殿中侍御史韋皋為隴州刺史、兼御 史大夫、奉義軍節(jié)度使。靈武留后杜希全、鹽州刺史戴休顏、夏州刺史時常春合兵 六千來援,至漠谷,為賊所敗而退。賊由是攻城愈急,矢石雨下,薨傷者眾,人心 危蹙,上與渾瑊對泣。硃泚據(jù)干陵作樂,下瞰城中,詞多侮慢。戊子,賊造云橋, 攻東北隅,兵仗不能及,城中憂恐,相顧失色。渾瑊預為地道,及云橋傅城,腳陷 不得進,瑊命焚之,風回焰轉(zhuǎn),橋焚而賊退。朔方節(jié)度李懷光遣兵馬使張韶奉表, 言大軍將至,乃令舁韶巡城,叫呼歡聲動地,賊不之測,疑懼緩攻。癸巳,懷光軍 次醴泉,是夜賊解圍而去。神策將李晟自定州率師赴難,軍于渭橋。甲午,以商州 都虞候王仙鶴權(quán)商州防御使。十二月壬戌,貶門下侍郎、平章事盧杞為新州司馬, 貶行在都知兵馬使白志貞為恩州司馬,戶部侍郎、判度支趙贊為播州司馬。癸亥, 以京兆少尹裴腆判度支。甲子,以湖南觀察留后趙憬為湖南觀察使。乙丑,以祠部 員外郎陸贄為考功郎中,金部員外郎吳通微為職方郎中,翰林學士并如故。以侍御 史吳通玄為起居舍人,充翰林學士。己巳,以河中尹李齊運為宗正卿。庚午,李希 烈陷汴州。以右庶子崔縱為京兆尹。癸酉,以中書侍郎、平章事關(guān)播為刑部尚書, 司封郎中杜黃裳為給事中。命給事中孔巢父淄青宣慰,華州刺史董晉河北宣慰。

  興元元年春正月癸酉朔,上在奉天行宮受朝賀。詔曰:

  立政興化,必在推誠;忘己濟人,不吝改過。朕嗣服丕構(gòu),君臨萬邦,失守宗 祧,越在草莽。不念率德,誠莫追于既往;永言思咎,期有復于將來。明征其義, 以示天下。小子懼德不嗣,罔敢怠荒。然以長于深宮之中,暗于經(jīng)國之務(wù),積習易 溺,居安忘危。不知稼穡之艱難,不恤征戍之勞苦。致澤靡下究,情不上通,事既 壅隔,人懷疑阻。猶昧省己,遂用興戎,征師四方,轉(zhuǎn)餉千里。賦車籍馬,遠近騷 然;行赍居送,眾庶勞止。力役不息,田萊多荒。暴令峻于誅求,疲民空于杼軸, 轉(zhuǎn)死溝壑,離去鄉(xiāng)里,邑里丘墟,人煙斷絕。天譴于上而朕不寤,人怨于下而朕不 知。馴致亂階,變起都邑,賊臣乘釁,肆逆滔天,曾莫愧畏,敢行凌逼。萬品失序, 九廟震驚,上累于祖宗,下負于蒸庶。痛心靦面,罪實在予,永言愧悼,若墜泉谷。 賴天地降祐,人祗協(xié)謀,將相竭誠,爪牙宣力,群盜斯屏,皇維載張。將弘遠圖, 必布新令。朕晨興夕惕,惟省前非。乃者公卿百僚用加虛美,以“圣神文武”之號, 被蒙暗寡昧之躬,固辭不獲,俯遂群議。昨因內(nèi)省,良所瞿然。自今已后,中外書 奏不得言“圣神文武”之號。

  今上元統(tǒng)歷,獻歲發(fā)祥,宜革紀年之號,式敷在宥之澤,可大赦天下,改建中 五年為興元元年。李希烈、田悅、王武俊、李納,咸以勛舊,繼守籓維,朕扶馭乖 方,致其疑懼,皆由上失其道而下罹其災(zāi)。一切并與洗滌,復其爵位,待之如初, 仍即遣使宣諭。硃滔以泚連坐,路遠必不同謀,永念舊勛,務(wù)存弘貸,如能交辦順, 亦與維新。硃反易天常,盜竊名器,暴犯陵寢,所不忍言,獲罪祖宗,朕不敢赦。 除泚外,并從原宥。應(yīng)赴奉天并進收京城將士,并賜名“奉天定難功臣”,身有過 犯,減罪三等,子孫過犯,減罪二等。先稅除陌、間架等錢,竹木茶漆等稅,并停。 奉天升為赤縣。

  分命朝臣諸道宣諭。以奉天行營都團練使楊惠元檢校工部尚書。丙戌,以吏部 侍郎蕭復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以吏部侍郎盧翰為兵部侍郎、同平章事。戊子, 命宰臣蕭復往山南、荊南、湖南、江西、鄂岳、浙江東西、福建等道宣慰。己丑, 以京兆尹裴腆為戶部侍郎、判度支。丙申,以山南東道行軍司馬樊澤為襄州刺史、 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以渾瑊為行在都知兵馬使;以前趙州觀察使康日知兼同州刺史, 充奉誠軍節(jié)度使。辛丑,詔六軍各置統(tǒng)軍一員,秩從二品;左右常侍各加一員;太 子賓客加四員。

  二月戊寅,詔故司農(nóng)卿張掖王段秀實贈太尉,謚曰忠烈,賜實封五百戶。贈滑 州兵馬使賈隱林左仆射,以滑州刺史李澄兼汴州刺史、汴滑節(jié)度使。是日,李晟自 咸陽移兵東渭橋,避懷光也。晟以懷光反狀已明,請上幸蜀。王武俊效順,加中書 門下平章事,兼幽州節(jié)度使,令討硃滔。吐蕃遣使來朝,請以兵助國討逆,乃令御 史大夫于頎入蕃宣諭之。甲子,加李懷光太尉,仍賜鐵券,赦三死罪。懷光怒曰: “凡人臣反逆,乃賜鐵券,今賜懷光,是反必矣!”乃投之于地。上命翰林學士陸 贄曉諭之。是日人心恐駭。懷光奪楊惠元、李建徽所將兵,惠元被害。丁卯,車駕 幸梁州,留戴休顏守奉天,以御史中丞齊映為沿路置頓使。李晟大集兵賦,以收復 為己任。李懷光患之,移軍涇陽,連硃泚,欲同滅晟。晟卑詞厚意,致書諭之,冀 其感悟,懷光頗增愧懼。

  三月甲申,以秘書監(jiān)崔漢衡為上都留守,右散騎常侍于頎為京兆尹。是日,懷 光燒營,走歸河中。其將孟涉、段威勇等千人奔歸李晟。丙戌,以前饒州刺史杜佑 為廣州刺史、嶺南節(jié)度使,加神策節(jié)度使李晟兼京畿渭北鄜坊丹延節(jié)度觀察使。庚 寅,車駕次城固。唐安公主薨,上愛女,悼惜之甚。壬申,至梁州。丁丑,宣武節(jié) 度使劉洽加冊平章事。己亥,以行在都知兵馬使渾瑊檢校左仆射、同平章事、靈州 大都督,充朔方節(jié)度使、邠寧振武永平奉天行營副元帥。是日,詔授李懷光太子太 保,其余官職并罷。涇州亂,牙將田希鑒殺其帥馮河清,自稱留后。四月辛丑朔。 時將士未給春衣,上猶夾服,漢中早熱,左右請御暑服,上曰:“將士未易冬服, 獨御春衫可乎!”俄而貢物繼至,先給諸軍而始御之。壬寅,詔奉天隨從將士并賜 號“元從功臣?!币赃搶幈R使韓游瑰為邠寧節(jié)度伎。尚書左丞趙涓卒。己巳,以 陜虢防遏使唐朝臣為河中尹、河中同晉絳節(jié)度使,御史大夫李齊運兼京兆尹。魏博 行軍司馬田緒殺其帥田悅,詔贈悅太尉,以緒為魏州長史、魏博節(jié)度觀察使。甲寅, 以諫議大夫、平章事姜公輔為左庶子,加劍南節(jié)度使張延賞平章事,以前山南東道 節(jié)度使貢耽為工部尚書。甲子,入蕃使、左仆射李揆卒于鳳州。乙丑,渾瑊與吐蕃 將論莽羅之眾破賊將韓旻之眾于武功,斬首萬級。丙寅,加李納平章事。丁卯,義 王玭薨。

  五月,淮南節(jié)度使陳少游加檢校司徒,東川節(jié)度使李叔明太子太傅,鎮(zhèn)海軍韓 滉檢校右仆射。癸酉,涇王侹薨。徐沂海團練使高承宗卒,以其子明應(yīng)知徐州事。 丙子,李抱真、王武俊破硃滔于經(jīng)城東南,斬首三萬級,擒偽相硃良祐、李俊以獻。 硃滔遁歸幽州。癸未,岳州李兼、黔南元全柔、桂管盧岳加御史大夫,岳加中丞。 庚寅,李納上章稟命,乃贈李正己太尉。壬辰,商州尚可孤破賊于藍田。乙未,安 西四鎮(zhèn)節(jié)度使郭昕、北庭都護李元忠加左右仆射。是夜,李晟自渭北移軍于光泰門 外。賊來薄,我軍爭奪擊,大敗之,蹙入光泰門,斬馘數(shù)千計,賊黨慟哭而入白華。 戊辰,列陳于光泰門外。遣騎將史萬頃往神麚村,開苑墻二百余步,賊樹柵當之。 我軍爭柵,云合電擊,與賊血戰(zhàn),賊黨大敗,追擊至白華,硃泚、姚令言率眾萬余 遁去。晟收復京城。是日,渾瑊與戴休顏亦破賊三千于咸陽,韓游瑰追硃泚于經(jīng)州。

  六月庚子朔,升恆州為大都督府。癸卯,贈神策兵馬使楊惠元右仆射。是日, 李晟上《收京城露布》,上覽之,涕下沾襟。涇州田希鑒斬姚令言,幽州軍士韓旻 于彭原斬硃泚,并傳首至行在。乙巳,遣吏部侍郎班宏入京宣諭。己酉,加李晟司 徒、兼中書令,實封一千戶;駱元光、尚可孤加檢校左右仆射,皆實封五百戶。以 涇州將田希鑒為涇州刺史、涇原節(jié)度使。癸丑,詔以梁州為興元府,南鄭縣為赤畿, 官名品制視京兆、河南,百姓給復二年,見任官員加兩階,耆老與版授,南鄭縣令 賜緋。加興元尹嚴震檢校右仆射,賜實封一百戶。加渾瑊待中,實封八百戶;韓游 瑰檢校左仆射,實封四百戶;戴休顏檢校右仆射,實封二百戶??脊芍?、知制誥 陸贄,司封郎中、知刺誥吉中孚,并為諫議大夫;水部員外郎顧少連為禮部郎中: 并依前充翰林學士。行在左右?guī)R使令狐建、時常春并加散騎常侍。丙辰,斬偽 相李忠臣,籍沒其家。李晟奏受賊偽署同惡抵法之家,所沒財物、牛馬、奴婢,請 以賞軍士。從之。戊午,車駕還京,發(fā)興元,是日大雨,及入斜谷,晴霽,從官將 士歡然以為天助。秋七月丙子,車駕次鳳翔府,詔放管內(nèi)今年秋稅;耆壽侍老八十 已上,各與版授刺史,賜紫,其余版授上佐,賜緋;府、縣置頓官,考滿日放選。 受偽署官喬琳、蔣鎮(zhèn)、張光晟、李通、蔣钅監(jiān)伏誅。硃泚害郡王、王子、王孫七十 七人于馬璘宅,丁丑,令所司具兇禮收殮于凈域寺。庚辰,詔:

  李懷光往因職任,頗著干能,朕嗣之初,首加拔擢,托為心膂,授以節(jié)旄。頃 歲河朔不寧,俾令征討,任兼將相,恩極丘山。及硃泚猖狂,擾亂京邑,懷光回軍 赴難,宗社再寧,保佑朕躬,厥功甚茂。故元帥、河中之權(quán),太尉、中書之秩,仍 加實封,爰及宗親,人臣之榮,孰可為比?非朕于懷光不厚,豈朕報懷光不崇!賊 寇未除,猜嫌已構(gòu),受硃泚奸兇之說,聽張佋罔惑之言,曾不沈思,遂生疑阻,交 通逆孽,殘害忠良。朕志在推誠,事皆掩覆,禮遇轉(zhuǎn)厚,委任益隆。懷光都不改圖, 愈深不軌。敕書慰問將士,懷光并不令宣;三軍咸欲收城,懷光并不令出。自云已 共硃泚定約,不能更事國家。朕以眇身,獲承鴻業(yè),務(wù)全大計,移幸山南,倉皇之 間,備歷危險。據(jù)其罪狀,情實難容,然以解圍奉天,其功不細,昨又遣男璀謝罪, 請束身歸朝,朕憫其知過之心,念其赴難之效,以功贖罪,務(wù)在優(yōu)恩。今遣給事中 孔巢父赍先授懷光太子太保敕牒,往河中宣諭,三日內(nèi)便與懷光同赴上都,如欲家 口同行,亦聽懷光自便。朕必能保全終始,寵待如初。

  朔方將士,嘗立大功,子儀再收京城,咸是此軍之效,昨遠從河朔,赴難奉天, 逆賊畏威,望風奔遁,永言勞績,朕不暫忘。將士各竭忠謀,中遭迫協(xié),朕每念及, 痛心自咎。此者君臣阻隔,只為懷光一人,懷光既請入朝,尚扌舍其罪,況諸將士 并是功臣,各宜坦然,勿更憂慮。先賜官封,一切如舊。

  壬午,至自興元。時渾瑊、韓游瑰、戴休顏以其眾扈從,李晟、駱元光、尚可 孤以其眾奉迎,步騎十余萬,旌旗連亙數(shù)十里,都民僧道,歡呼感泣。李晟見于三 橋,自陳收城遲晚之咎,伏地請罪,上慰勞遣之。丁亥,河中宣慰使孔巢父、中官 啖守盈并為懷光所害。辛卯,御丹鳳樓,大赦天下。賜李晟永崇里第,女樂八人。 甲午,命宰臣諸將送晟入新賜第。教坊樂,京兆府供帳食饌,鼓吹導從,京城以為 榮觀。

  八月辛丑,詔所司為贈太尉段秀實樹碑立廟。淄青節(jié)度使承前帶陸海運、押新 羅渤海兩蕃等使,宜令李納兼之。癸卯,加司徒、中書令、合川郡王李晟兼鳳翔尹, 充鳳翔隴右節(jié)度等使、涇原四鎮(zhèn)北庭行營兵馬副元帥,改封西平郡王。河東保寧軍 節(jié)度使、太原尹、北都留守、檢校司徒、平章事、北平郡王馬燧為奉誠軍晉絳慈隰 節(jié)度行營兵馬副元帥;以靈鹽節(jié)度使、侍中、兼靈州大都督、樓煩郡王渾瑊為河中 尹、晉絳節(jié)度使、河中同陜虢等州及管內(nèi)行營兵馬副元帥,改封咸寧郡王。時方命 瑊與馬燧各出師討懷光故也。甲辰,以金吾大將軍杜希全為靈州大都督、西受降城 天德軍靈鹽相夏節(jié)度營田等使;以同絳節(jié)度使唐朝臣為鄜坊丹延等州節(jié)度使;以保 義軍節(jié)度使、鳳翔尹李楚琳為金吾大將軍;以奉義軍節(jié)度使、隴州刺史韋皋為左金 吾衛(wèi)大將軍。戊申,以奉天行營節(jié)度戴休顏為左龍武統(tǒng)軍。己酉,以延王玢、隨王 迅、西平長公主薨,廢朝。己未,前湖州刺史袁高為給事中。

  九月庚午,宗正卿李琬卒。賜渾瑊大寧里第,并女樂五人,詔宰臣諸將賜樂饋 贈如送李晟入第故事。壬午,贈故右仆射致仕李涵太子太保。乙亥,王武俊加檢校 司徒,李抱真檢校司空,并賜實封五百戶,賞破硃滔之功也。甲申,以前嶺南節(jié)度 使元琇為戶部侍郎、判度支。丁亥,上顧謂宰臣曰:“今大盜雖除,時猶多難,宜 廣延納,以達下情。近日諫官都無論奏,自今每正衙及延英坐日常令朝臣三兩人奏 時政得失,庶有弘益也?!笔乔铮缺我?,草木無遺。

  冬十月乙丑,馬燧收絳州。戊辰,令中官竇文場、王希遷監(jiān)左右神策軍都知兵 馬使。閏月庚午,詔:“朕臨御萬方,失于君道,兵革不息,于今五年。閔眾庶之 勞,悔征伐之事。而李希烈蔑義棄德,反道虐人。朕哀彼生靈,陷于涂炭。敬存拯 物,不憚屈身,故于歲首特布新令,赦其殊死,待以至誠。使臣才及于郊圻,巨猾 已聞其僭竊??崃易躺?,吞噬無厭。將相大臣,咸懷憤激,繼陳章疏,固請討除。 朕以所行天誅,本去人害,兵戈既接,玉石難分。言念勛臣,橫遭脅制,雖思改革, 厥路無由。受污終身,銜冤沒代,淪胥以逞,誠可痛傷。豈孽自一夫,而毒流萬姓, 為人父母,寧不愧懷!宜令諸道節(jié)度使明行曉諭,罪止元兇,脅制之徒,一切不問?!?唐朝臣奏收永樂縣。癸酉,以右龍武大將軍李觀為涇州刺史、涇原節(jié)度使。乙亥, 詔宋亳、淄青、澤潞、河東、恆冀、幽、易定、魏博等八節(jié)度,螟蝗為害,蒸民饑 饉,每節(jié)度賜米五萬石,河陽、東畿各賜三萬石,所司般運,于楚州分付。丁丑, 李晟至涇州,誅節(jié)度使田希鑒,罪其殺馮河清也。戊子,希烈將李澄以滑州歸國。 甲午,以李澄為汴州刺史、汴滑節(jié)度使,封武威郡王。神策行營節(jié)度使、檢校尚書 右仆射、馮翊郡王尚可孤卒。

  十一月癸卯,宋亳節(jié)度使劉洽與曲環(huán)破希烈之眾于陳州,俘斬三萬級,生擒賊 將翟崇暉以獻。戊午,劉洽大破希烈之眾,擒其偽相鄭賁等五人以獻。希烈遁歸蔡 州,汴州平。乙丑,宰相蕭復三上章乞罷免,許之。十二月乙亥,淮南節(jié)度使、檢 校司空、平章事陳少游卒。贈蕭定太子太師。以壽州刺史張建封為濠壽都團練使。 庚辰,以刑部侍郎杜亞為揚州長史、淮南節(jié)度使,戊子,以吏部郎中崔造為給事中。 辛卯,以諫議大夫陸贄為中書舍人,依前翰林學士。詔翰林學士朝服班序,宜同諸 司官知制誥例。

  貞元元年正月丁酉朔,御含元殿受朝賀,禮畢,宣制大赦天下,改元貞元。戊 戌,大風雪,寒。去秋螟蝗,冬旱,至是雪,寒甚,民饑凍死者踣于路。丁未,以 饒州刺史盧為福州刺史、福建允察使。癸丑,始聞太子太師、魯郡公顏真卿為希烈 所害,追贈司徒,廢朝五日,謚曰文忠,乃特授男頵、碩等官。壬戌,以吉州長史 盧杞為澧州別駕,尋卒。二月丙寅朔,遣工部尚書賈耽、侍郎劉太真分往東都、兩 河宣慰。河南、河北饑,米斗千錢。癸未,李抱真、嚴震來朝。寒食節(jié),上與諸將 擊鞠于內(nèi)殿。丙戌,以檢校秘書監(jiān)金良相為檢校太尉、使持節(jié)、大都督、雞林州刺 史、寧海軍使,襲封新羅王。辛卯,大雨。

  三月丙申朔,以蜀州刺史韓洄為兵部侍郎,以汴東水陸運等使、左庶子包佶為 刑部侍郎。辛丑,戶部侍郎、判度支元琇兼諸道水陸運使。丁未,李希烈陷南陽, 殺守將黃金岳。甲寅,詔宰臣宣諭御史,今后上封彈奏,人自陳論,不得群署章疏。 戊午,宣武帥劉洽檢校司空;以汴滑節(jié)度使李澄普滑州刺史,充鄭滑節(jié)度使。加李 納司空。

  夏四月乙丑朔,普王誼改封舒王。癸酉,鄂岳觀察使李謙為洪州刺史、西都團 練觀察使。江陵度支院失火,燒租賦錢谷百余萬。時關(guān)東大饑,賦調(diào)不入,由是國 用益窘。關(guān)中饑民蒸蝗蟲而食之。汴帥劉洽賜名玄佐。

  五月癸卯,分命朝臣禱群神以祈雨?;茸院6粒w蔽天,每下則草木及畜毛 無復孑遺。谷價騰踴。辛酉,以河陽都知兵馬使雍希顏為河陽懷都團練使。

  六月丙子,以兵部侍郎韓洄為京兆尹。辛巳,劉玄佐兼汴州史。壬午,以工部 尚書賈耽兼御史大夫、東都留守、都畿汝州防御刺使,以汴州刺史薛玨為河南尹。 辛卯,以左金吾衛(wèi)大將軍韋皋檢校戶部尚書,兼成都尹、御史大夫、劍南西川節(jié)度 觀察使。以國子祭酒董晉為左金吾衛(wèi)大將軍。幽州硃滔卒,贈司徒。

  秋七月甲午朔,河東節(jié)度使馬燧自河中行營來朝。庚子,大風拔樹。辛丑,以 左散騎常侍李泌為陜州長史、陜虢都防御觀察陸運使。丙午,以鎮(zhèn)海軍、浙江東西 道節(jié)度使韓滉檢校尚書左仆射、同平章事、江淮轉(zhuǎn)運使,以河南尹薛玨為河南水陸 運使。戊申,馬燧還行營。辛亥,加檢校工部尚書王士真為德棣都團練觀察使。壬 子,以前涿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劉怦為幽州長史、御史大夫、幽州盧龍節(jié)度副大使, 兼知節(jié)度管理度支營田觀察、押奚契丹經(jīng)略盧龍等軍使。丁巳,以左散騎常侍柳渾 為兵部侍郎。庚申,以諫議大夫高參為中書舍人。關(guān)中蝗食草木都盡,旱甚,灞水 將竭,井多無水。有司計度支錢谷,才可支七旬。甲子,詔:“夫人事失于下,則 天變形于上,咎征之作,必有由然。自頃已來,災(zāi)沴仍集,雨澤不降,綿歷三時, 蟲蝗繼臻,彌亙千里。菽粟翔貴,稼穡枯瘁,嗷嗷蒸人,聚泣田畝,與言及此,實 切痛傷。遍祈百神,曾不獲應(yīng),方悟禱祠非救災(zāi)之術(shù),言詞非謝譴之誠。憂心如焚, 深自刻責。得非刑法舛繆。忠良郁湮,暴賦未蠲,勞師靡息。事或無益,而重為煩 費;任或非當,而橫肆侵蟊。有一于茲,足傷和氣。本其所以,罪實在予,萬姓何 辜,重罹饑殍。所宜出次貶食,節(jié)用緩刑,側(cè)身增修,以謹天戒。朕自今視朝不御 正殿,有司供膳并宜減省,不急之務(wù),一切停罷。除諸軍將士外,應(yīng)食糧人諸色用 度,本司本使長官商量減罷,以救兇荒。俟歲豐登,即令復舊。”甲子,李懷光大 將尉圭以焦籬堡降。丁卯,懷光將徐庭光以長春宮兵六千人降。甲戌,朔方大將牛 名俊斬李懷光,傅首闕下。馬燧收復河中。丁丑,始雨。己卯,詔:“朕誠信未著, 撫御失宜,致使功臣陷于誅戮,謂之克敵,能不愧心!然以懷光一家,在法無舍; 念其昔居將相,嘗寄腹心。罪雖掛于刑書,功已藏于王府。以干紀之跡,固合滅身; 以赴難之勛,所宜有后。宜以懷光男一人為嗣,賜莊宅各一區(qū)。仍還懷光尸首,任 其收葬。懷光妻、諸兒女遞送澧州,委李皋逐便安置,使得存立。其出嫁女、諸親 并釋放。陷賊將士,一切并與洗雪。河中、絳百姓,給復一年。北平王馬燧、咸寧 王渾瑊并與一子五品正員官。燧可侍中,瑊可檢校司空。駱元光、韓游瑰、唐朝臣 各賜實封二百戶,與一子六品正員官。昨河中行營將士,共賜二十萬端匹以充宴賞, 放歸本道?!毙鲁袝汤?、平章事張延賞為尚書左仆射。時宰相劉從一病,詔征 延賞。李晟與延賞有隙,自鳳翔上表論之。延賞罷鎮(zhèn)西川還,行至興元,改授左仆 射。戊子,前河陽節(jié)度使、檢校尚書左仆射、開陽郡王李芃卒。

  九月己亥,幽州節(jié)度劉怦病,請以子濟權(quán)知軍州事,從之。癸卯,以牛名俊為 丹州刺史。御史大夫崔縱奏:“準制勘會內(nèi)外官員,商量并省停減,詳議聞奏者。 伏以兵戎未息,仕進頗多,在官者既合序遷,有功者又頒褒賞。比來每至選集,不 免據(jù)闕留人,嘗嘆遺才,仍招怨望。況有恩詔,甄錄功勞,諸道敘優(yōu),人數(shù)甚廣, 見須處置,不可稽留。今若停減吏員,實恐未便于事,非但承優(yōu)者無官可授,抑又 敘進者無路可容,本冀便人,翻成斂怨。事仍舊貫,以適時宜,更待事平,然后經(jīng) 度。”制從之。乙巳,上御正殿,策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等三科舉人。辛亥,宰 相劉從一以疾辭任,授戶部尚書。庚申劉從一卒。幽州節(jié)度使劉怦卒。辛巳,以權(quán) 知幽州盧龍軍府事劉濟為幽州長史、兼御史大夫、幽州盧龍節(jié)度觀察、押奚契丹兩 蕃等使。丙戌,渾瑊自河中來朝。

  十一月癸巳朔,山南嚴震來朝。癸卯,上親祀昊天上帝于圓丘。時河中渾瑊、 澤潞李抱真、山南嚴震、同華駱元光、邠寧韓游瑰、鄜坊唐朝臣、奉誠康日知等大 將侍祠。郊壇畢,還宮,御丹鳳樓,大赦天下。丁丑,詔文武常參官共賜錢七百萬 貫,以歲兇谷貴,衣冠窘乏故也。

  十二月戊辰,詔延英視事日,令常參官七人引對,陳時政得失。自是群官互進, 有不達理道者,因多詆訐,不適事宜,上亦優(yōu)容遣之。

  二年春正月壬辰朔,以歲饑罷元會,禮也。丙申,詔以民饑,御膳之費減半, 宮人月共糧米都一千五百石,飛龍馬減半料;臺郎御史與兼官出為畿赤令。庚子, 大雪,平地尺馀。壬寅,以散騎常侍劉滋、給事中崔造、中書舍人齊映并守本官,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門下侍郎、平章事盧翰為太子賓客。丁未,以禮部侍郎鮑防為 京兆尹,京兆尹韓洄為刑部侍郎,國子祭酒包佶知禮部貢舉。以江陵少尹李復為容 州刺史、本管經(jīng)略使。癸丑,御史大夫崔縱為吏部侍郎。諫議大夫、知制誥、翰林 學士吉中孚為戶部侍郎、判度支兩稅,元琇判諸道鹽鐵、榷酒。詔宰相齊映判兵部, 李勉判刑部,劉滋判吏部、禮部,崔造判戶部、工部。甲寅,詔天下兩稅錢物,委 本道觀察使、刺史差人送上都;其先置諸道水陸轉(zhuǎn)運使及度支巡院、江淮轉(zhuǎn)運等使 并停。時崔造專政,改易錢谷,職事多隳敗;造尋以憂病歸第。二月癸亥,山南樊 澤奏破希烈將杜文朝之眾五千,擒文朝以獻。乙丑,鹿入含元殿,衛(wèi)士執(zhí)之。甲戌, 戶部侍郎元琇為尚書左丞,京兆少尹李竦為戶部侍郎、判鹽鐵榷酒。

  三月壬寅,滑州李澄奏破希烈之眾于鄭州。乙巳,以司農(nóng)卿李模為黔中觀察使。 四月丙寅,淮西李希烈為其牙將陳仙奇所CG,并誅其妻子,仙奇以淮西歸順。戊 辰,以前黔中觀察使元全柔為湖南觀察使。辛巳,陜州觀察使李泌奏盧氏山冶出瑟 瑟,請禁以充貢奉。上曰:“瑟瑟不產(chǎn)中土,有則與民共之,任人采取。”甲申, 詔以淮西牙將陳仙奇為蔡州刺史、淮西節(jié)度使,都統(tǒng)劉玄佐、李澄、曲環(huán)、李皋、 賈耽、張建封各與一子正員官,賞平淮、蔡功也。丁未,以劍南東川節(jié)度使李叔明 為太子太傅,以東川兵馬使王叔邕梓州刺史、劍南東川節(jié)度使。五月丙申,自癸巳 大雨至于茲日,饑民俟夏麥將登,又此霖澍,人心甚恐,米復千錢。丁酉,以伊西 北庭節(jié)度留后楊襲古為北庭大都護、伊西北庭節(jié)度度支營田瀚海等使。己亥,百僚 請上復常膳;是時民久饑困,食新麥過多,死者甚眾。伊西北庭節(jié)度使李元忠卒, 贈司空。辛酉,大風雨,街陌水深數(shù)尺,人有溺死者。癸未,橫海軍使、滄州刺史 程日華卒,以其子懷直權(quán)知軍州事。

  秋七月戊子,黔中觀察使理所復在黔州。辛卯,以開州別駕白志貞為果州刺史。 乙未,福建觀察盧惎卒。己酉,以虔王諒為申光、隨、蔡節(jié)度大使,以淮西兵馬使 吳少誠為蔡州刺史、知節(jié)度留后,加東都留守賈耽東都畿唐、汝、鄧都防御觀察使, 以隴右行營節(jié)度使曲環(huán)為陳許節(jié)度使。戊午,以鄜坊節(jié)度唐朝臣為單于大都護、振 武綏銀節(jié)度使,右金吾大將軍論惟明為鄜州刺史、鄜坊都防御觀察使。己巳,以金 吾大將軍董晉為尚書右丞。庚辰,右散騎常侍蔣沇卒。丙戌,吐蕃寇涇、隴、邠、 寧,諸鎮(zhèn)守閉壁自固,京師戒嚴。遣河中節(jié)度駱元光鎮(zhèn)咸陽。

  九月,詔:“左右金吾及十六衛(wèi)將軍,故事皆擇勛臣,出鎮(zhèn)方隅,入居侍從。 自天寶艱難之后,衛(wèi)兵雖然廢闕,將軍品秩尤高。此誠文武勛臣出入轉(zhuǎn)遷之地,宜 增祿秩,以示優(yōu)崇。并宜加給料錢及隨身糧課,仍舉故事,置武班朝參,其廊下食 亦宜加給。其十六衛(wèi)各置上將軍一人,秩從二品;左右金吾上將軍,俸料次于六統(tǒng) 軍支給。欲求致理,必藉兼才,文武遞遷,不全限隔。自今內(nèi)外文武缺官,于文武 班中量才望相參敘用。仍依故事,于本衛(wèi)量置衛(wèi)兵。所司條件以聞?!倍∮?,義成 軍節(jié)度、鄭滑觀察等使、檢校尚書左仆射、滑州刺史、武威郡王李澄卒。以東都畿、 唐、鄧、汝等防御觀察使賈耽檢校尚書右仆射,兼滑州刺史、義成軍節(jié)度、鄭滑等 州觀察使。戊戌,以吏部侍郎崔縱檢校禮部尚書、東都留守、東都畿唐鄧汝防御觀 察使。己亥,敕左右衛(wèi)上將軍、大將軍并于衛(wèi)內(nèi)宿。乙巳,吐蕃寇好畤,京師戒嚴。 李晟部將王佖擊吐蕃于汧陽城,敗其中軍。辛亥,寇鳳翔,李晟出師御之,一夕而 退。

  冬十月壬午,奏關(guān)內(nèi)、河中,河南等道秋夏兩稅、青苗等錢,悉折納粟麥,兼 加估收糴以便民,從之。是月,李晟破吐蕃摧沙堡。十一月甲午,冊淑妃王氏為皇 后。乙未,兩浙節(jié)度使韓滉來朝。丁酉,冊皇后王氏。是日后崩,謚曰昭德。辛丑, 吐蕃陷鹽州。壬寅,劉玄佐、曲環(huán)、鄂岳盧玄卿并來朝。十二月丁巳,以韓滉兼度 支、諸道鹽鐵轉(zhuǎn)運使。吐蕃陷夏州,又陷銀州。庚申,以給事中、同平章事崔造為 右庶子。貶尚書右丞、度支元琇為雷州司戶,為韓滉誣奏,人以為非罪,諫官屢論 之。辛未,鳳翔李晟來朝。壬申,京城畿內(nèi)榷酒,每斗榷錢一百五十文,蠲酒戶差 役,從度支奏也。

  三年春正月丙戌朔。壬寅,以左仆射張延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乙巳,禮部侍 郎薛播卒。辛亥,以戶部侍郎李竦為鄂岳觀察使。壬子,以兵部侍郎柳渾同中書門 下平章事;劉滋守本官,罷知政事;中書舍人、平章事齊映貶夔州刺史。戊寅,度 支鹽鐵轉(zhuǎn)運使、鎮(zhèn)海軍節(jié)度、浙江東西道觀察等使、檢校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 事、晉國公韓滉卒,贈太傅。以果州刺史白志貞為潤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西觀 察使,宣州刺史皇甫政為越州刺史、浙東觀察使。

  三月庚寅,詔今年朝集使宜停。丙午,鳳翔隴右元帥副兵馬使吳詵為福建觀察 使,鳳翔都虞候邢君牙為鳳翔尹、本府團練使。丁未,制鳳翔隴右涇原四鎮(zhèn)北庭管 內(nèi)兵馬副元帥、鳳翔隴右道節(jié)度使、奉天靖難功臣、司徒兼中書令、鳳翔尹、上柱 國、西平郡王、食實封一千五百戶李晟可太尉兼中書令。庚戌,以晟甥元帥兵馬使 王佖為右威衛(wèi)上將軍。辛亥,河東馬燧來朝。時蕃相尚結(jié)贊使大將論頰熱卑辭厚意 告馬燧,請兩國同盟和好,上疑其不誠,不允,故燧自將論頰熱入朝,盛言蕃相請 盟,可以保信。上乃從之,許盟于平?jīng)觥?

  夏四月庚申,詔:“蕃寇雖退,疆理猶虞,安邊之策,必有良算,宜令常參官 各陳邊事,隨所見封進以聞?!比朕勾藓沧嘤谵姓T問給役者,求蕃國人馬真數(shù), 云凡五萬九千余人,馬八萬六千匹,可戰(zhàn)者僅三萬人,余悉老幼。庚午,御麟德殿, 試《定難樂曲》,馬燧所獻。

  五月丁亥,以侍中渾瑊為吐蕃清水會盟使,兵部尚書崔漢衡副之;瑊與駱元光 率師二萬往會盟所。丁酉,以左丞暢悅為湖南觀察使。戊戌,左右神策、左右龍武 各加將軍一員。丙午,以嶺南節(jié)度使杜佑為尚書右丞,以容管經(jīng)略使李復為廣州刺 史、嶺南節(jié)度使。蕃相尚結(jié)贊請改會盟之所于原州之土梨樹,神策將馬有麟奏: “土梨地多險厄,恐蕃軍隱伏;不如平?jīng)龃?,其地坦平,又近涇州?!蹦烁拿擞谄?涼川。

  十月,東都、河南、江陵、汴州、揚州大水,漂民廬舍。閏月乙卯,以國子司 業(yè)裴胄為潭州刺史、湖南觀察使。戊午,陜虢李泌獻瑞麥,一莖五穗。庚申,詔省 州縣官員,上州留上佐、錄事、參軍、司戶、司士各一員,中州上佐、錄事、參軍、 司戶、司兵各一員,下州上佐、錄事、司戶各一員,京兆河南兩府司錄、判司及四 赤丞、簿、尉量留一半,諸赤畿縣留令、丞、尉各一員。時宰相張延賞請減官收俸 料以助軍討吐蕃故也。壬戌,日有黑暈,自辰及申方散。癸亥,以荊南節(jié)度使、檢 校戶部尚書、嗣曹王皋為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jié)度、襄鄧郢安隨唐等州觀察使,以 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樊澤為江陵尹、荊南節(jié)度使。辛未,侍中渾瑊與吐蕃宰相尚結(jié)贊同 盟于平?jīng)?,為蕃兵所劫,瑊狼狽遁而獲免,崔漢衡已下將吏陷沒者六十余人。癸酉, 遣使赍書以讓結(jié)贊,蕃界不受。戊寅,枉矢墜于虛危。辛巳,以少府監(jiān)盧岳為陜虢 觀察使。是月,太白晝見,凡四十余日。

  六月丙戌,以檢校司徒、侍中馬燧為司徒兼侍中,以贊吐蕃之盟失策而罷兵柄 也。以陜虢觀察使李泌為中書侍郎、平章事,以左龍武將軍李自良為檢校工部尚書、 太原尹、河東節(jié)度使。乙巳,浙西觀察使白志貞卒。是月,吐蕃驅(qū)鹽、夏二州居民, 焚其州城而去。

  七月甲寅,渾瑊自盟所來,素服待罪,釋之。乙卯,詔:“朕頃緣興師備邊, 資用不給,遂權(quán)議減官,以務(wù)集事。近聞授官者皆已隨牒之任,扶老攜幼,盡室而 行。俸祿未請,歸還無所,衣冠之弊,流寓何依?其先敕所減官員,并宜仍舊?!?初既減員,內(nèi)外咨怨張延賞。李泌初入相,乃諷官論之,乃下此詔。丙辰,平?jīng)鱿?蕃官員崔漢衡已下各與一子正員官。以左羽林大將軍韓潭為夏州刺史、夏綏銀等州 節(jié)度使。壬申,賜駱元光姓曰李元諒。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張延賞薨, 贈太保。癸酉,復置吏部小選。

  八月辛巳朔,日有蝕之。丁亥,陷蕃兵部尚書崔漢衡得還。己丑,以兵部侍郎、 平章事柳渾為散騎常侍,罷知政事。壬申,以給事中王緯為潤州刺史、浙西觀察使, 常州刺史劉贊為宣州刺史、宣歙池觀察使。戊戌,貶前門下侍郎、平章事蕭復為太 子左庶子,饒州安置,坐宗人位、佩、儒、偲、鼎等連郜國長公主奸蠱事也。戊辰, 吐蕃犯寒,諸軍戒嚴。九月丁巳,吐蕃大掠汧陽、吳山、華亭界民庶,徙于安化峽 西。庚申,左庶子崔造卒。癸亥,回紇可汗遣使合闕將軍請婚于我,許以咸安公主 降之。丙寅,吐蕃陷華亭,又陷涇州之連云堡。甲戌,吐蕃退,俘掠邠、涇、隴等 州民戶殆盡。自是蕃寇常至涇、隴。

  冬十月,吐蕃修原州城,屯據(jù)之。丁亥,太子太傅李叔明卒。丙戌,神策將魏 循上言:“射生將韓欽緒等十余人與資敬寺妖僧李廣弘同謀不軌,廣弘自言當為人 主,約十月十日大舉,已署置將相名目?!痹t捕劾之,連坐死者百余人;欽緒游瑰 之子,特赦之。是月,復降魚書停刺史務(wù)。十一月丁丑,以湖南觀察使趙憬為給事 中。是夜,京師地震者三,鳥巢散落。壬申,禁商人不得以口馬兵械市于黨項。辛 丑,鄜坊節(jié)度使論惟明卒。是歲,作玄英觀于大明宮北垣。

翻譯及賞析:

上一篇:卷十一      下一篇:卷十三
卷十二所屬專題:本文《卷十二》鏈接:/gujizhangjie/275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