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八首·其一
作者:
原文:
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著論準《過秦》,作賦擬《子虛》。
邊城苦鳴鏑,羽檄飛京都。
雖非甲胄士,疇昔覽《穰苴》。
長嘯激清風(fēng),志若無東吳。
鉛刀貴一割,夢想騁良圖。
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長揖歸田廬。
翻譯及賞析:
⑴弱冠:古代的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成人,但體猶未壯,所以叫“弱冠”。柔翰:毛筆。這句是說二十歲就擅長寫文章。
⑵犖:同躒。卓躒:才能卓越。這句是說博覽群書,才能卓異。
⑶過秦:即《過秦論》,漢所作。子虛:即《子虛賦》,漢所作。準、擬:以為法則。這兩句是說寫論文以《過秦論》為準則,作賦以《子虛賦》為典范。
⑷鳴鏑(dí敵):響箭,本是匈奴所制造,古時發(fā)射它作為戰(zhàn)斗的信號。這句是說邊疆苦于敵人的侵犯。
⑸檄(xí習(xí)):檄文,用來征召的文書,寫在一尺二寸長的木簡上,上插羽毛,以示緊急,所以叫“羽檄”。這句是說告急的文書馳傳到京師。
⑹胄:頭盔。甲胄士:戰(zhàn)士。這句是說自己雖不是戰(zhàn)士。
⑺疇昔:往時。穰苴(rāngjū):春秋時齊國人,善治軍。齊景公因為他抵抗燕、晉有功,尊為大司馬,所以叫“”,曾著《兵法》若干卷。這句是說從前也讀過司馬穰苴兵法。
⑻這兩句是說放聲長嘯,其聲激揚著清風(fēng),心中沒有把東吳放在眼里。
⑼鉛刀貴一割:用漢班超上疏中的成語。李善注引《東觀漢記》:“班超上疏曰:臣乘圣漢威神,冀俲鉛刀一割之用?!便U質(zhì)的刀遲鈍,一割之后再難使用。用來比喻自己才能低劣。這句是說自己的才能雖然如鉛刀那樣遲鈍,但仍有一割之用。
⑽騁:施。良圖:好的計劃。這句是說還希望施展一下自己的抱負。
⑾眄(miǎn):看。澄:清。江湘:長江。邰希萱水,是東吳所在,地處東南,所以說“左眄”。羌胡:即少數(shù)民族的羌族,在甘肅、青海一帶,地在西北,所以說“右盼”。
⑿爵:祿位。田廬:家園。這兩句是說要學(xué)習(xí)魯仲連那樣,為平原君卻秦兵,功成身退。
⑵犖:同躒。卓躒:才能卓越。這句是說博覽群書,才能卓異。
⑶過秦:即《過秦論》,漢所作。子虛:即《子虛賦》,漢所作。準、擬:以為法則。這兩句是說寫論文以《過秦論》為準則,作賦以《子虛賦》為典范。
⑷鳴鏑(dí敵):響箭,本是匈奴所制造,古時發(fā)射它作為戰(zhàn)斗的信號。這句是說邊疆苦于敵人的侵犯。
⑸檄(xí習(xí)):檄文,用來征召的文書,寫在一尺二寸長的木簡上,上插羽毛,以示緊急,所以叫“羽檄”。這句是說告急的文書馳傳到京師。
⑹胄:頭盔。甲胄士:戰(zhàn)士。這句是說自己雖不是戰(zhàn)士。
⑺疇昔:往時。穰苴(rāngjū):春秋時齊國人,善治軍。齊景公因為他抵抗燕、晉有功,尊為大司馬,所以叫“”,曾著《兵法》若干卷。這句是說從前也讀過司馬穰苴兵法。
⑻這兩句是說放聲長嘯,其聲激揚著清風(fēng),心中沒有把東吳放在眼里。
⑼鉛刀貴一割:用漢班超上疏中的成語。李善注引《東觀漢記》:“班超上疏曰:臣乘圣漢威神,冀俲鉛刀一割之用?!便U質(zhì)的刀遲鈍,一割之后再難使用。用來比喻自己才能低劣。這句是說自己的才能雖然如鉛刀那樣遲鈍,但仍有一割之用。
⑽騁:施。良圖:好的計劃。這句是說還希望施展一下自己的抱負。
⑾眄(miǎn):看。澄:清。江湘:長江。邰希萱水,是東吳所在,地處東南,所以說“左眄”。羌胡:即少數(shù)民族的羌族,在甘肅、青海一帶,地在西北,所以說“右盼”。
⑿爵:祿位。田廬:家園。這兩句是說要學(xué)習(xí)魯仲連那樣,為平原君卻秦兵,功成身退。
推薦閱讀:
上一篇:嬌女詩
下一篇:雜詩·秋風(fēng)何冽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