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壽城春望
作者:劉禹錫
原文:
漢壽城邊野草春,荒祠古墓對荊榛。
田中牧豎燒芻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華表半空經(jīng)霹靂,碑文才見滿埃塵。
不知何日東瀛變,此地還成要路津。
翻譯及賞析:
春天來了,漢壽城邊野草叢生,那荒祠和古墓前面正長滿荊榛。
田里的牧童燒化著丟棄的芻狗,路上的行人在觀看墓前的石麟。
經(jīng)過雷電轟擊,華表已經(jīng)半毀。由于積滿灰塵,碑文僅可辨認。
不知什么時候又發(fā)生滄海桑田的變化呢,到那時,這里又會成為南北交通的要津。
①漢壽:縣名,在今湖南常德東南。
②荊榛:荊棘。
③牧豎:牧童。
④芻狗:古代用茅草扎成的狗作祭品,祭后就被拋棄。
⑤陌:田間小路。
⑥石麟:石頭雕刻的麒麟,這里泛指古代王公貴族墓前的石刻。
⑦才見:依稀可見。
⑧東瀛:東海。據(jù)《神仙傳·麻姑》記載,“麻姑謂王方平日:自接待以來,見東海三為桑田?!睎|瀛變指滄海桑田的變化。
⑨要路津:交通要道。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