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園二首
原文: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fù)舊池臺,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
翻譯及賞析:
城墻上的畫角聲仿佛也在哀痛,沈園已經(jīng)不是原來的池閣亭臺。
令人傷心的橋下春水依然碧綠,在此曾見她的倩影如驚鴻飄來。
離她香消玉殞已過去四十多年,沈園柳樹也老得不能吐絮吹綿。
自身即將化為會稽山一抔泥土,仍然來此憑吊遺蹤而淚落潸然。
⑴沈園:即沈氏園,故址在今浙江紹興禹跡寺南。
⑵斜陽:偏西的太陽。畫角:涂有色彩的軍樂器,發(fā)聲凄厲哀怨。
⑶驚鴻:語出三國魏《洛神賦》句“翩若驚鴻”,以喻美人體態(tài)之輕盈。這里指唐琬。
⑷“夢斷”句:作者在禹跡寺遇到唐琬是在高宗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其后不久,唐琬郁郁而死。作此時(shí)距那次會面四十四年,這里的“四十”是舉其成數(shù)。香消,指唐琬亡故。
⑸不吹綿:柳絮不飛。
⑹行:即將。稽(jī)山:即會稽山,在今浙江紹興東南。
⑺吊:憑吊。泫(xuàn)然:流淚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