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般傷損第三
原文:
(論一首 方九十二首)
論曰,凡被打損,血悶搶心,氣絕不能言可擘開(kāi)口,尿中令下咽即醒,又墮車(chē)落馬,及車(chē)輾木打已死者,以死人安著,以手神掩其口鼻眼上,一食頃活,眼開(kāi)與熱小便二升。
炙肥豬肉令熱,拓上。(《肘后方》云∶治血聚皮膚間不消散者。)
墻上朽骨,唾于石上研磨涂之。干即易。
炙豬肝貼之。
新殺羊肉。乘熱封之。
大豆黃為末,水和涂之。
蒲黃(一升) 當(dāng)歸 桂心(各二兩)
上三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
劉寄奴 延胡索 骨碎補(bǔ)(各一兩)
上三味, 咀,以水二升,煎取七合,復(fù)納酒及小便各一合,溫?zé)犷D服。
蟲(chóng) 虻蟲(chóng) 水蛭(各三十枚) 桃仁(五十枚) 桂心(二兩) 大黃(五兩)
上六味, 咀,以酒水各五升,煮取三升,分五服。
生地黃汁三升,酒一升半,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肘后方》治從高墮下,瘀血脹心,面青短氣欲死。)
莨菪子為末敷瘡上。
白馬蹄燒令煙盡,搗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
豉一升,以水三升,煮三沸,分再服,不瘥重作。更取麻子煮如豉法,不瘥,更煮豉如上法。
甘草(一兩) 茯苓(二兩) 杏仁(五十枚)
上三味 咀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分二服。
取鼠屎燒末,以豬膏和涂痛止,急裹之。
取凈土五升蒸令溜,分半,以故布數(shù)重裹之,以熨病上勿令大熱,恐破肉,冷則易之,取痛止即已。凡有損傷,皆以此法治之神效。已死不能言者,亦治。
以酢和曲涂之。
當(dāng)歸 桂心 蜀椒 附子(各二分) 澤蘭(一分) 芎 (六分) 甘草(五分)
上七味,并熬令香。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凡是傷損皆服之,十日愈,小兒亦同。(《救急方》云∶治墮馬落車(chē)被打傷,腕折叫喚痛聲不絕,服此散呼吸之間不復(fù)大痛,十三日骨筋相連。)
黃 白芍(各三兩) 當(dāng)歸 干地黃 附子 續(xù)斷 桂心 干姜 通草(各二兩) 大黃(一 ?
上十二味治下篩,先食酒服五分匕,日三。(《千金翼》無(wú)大黃)。
干地黃 當(dāng)歸 羌活 苦參(各等分)
上四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
以大麻根及葉搗汁,飲一升。無(wú)生麻,煮干麻汁服,亦主墜墮撾打瘀血,心腹?jié)M短氣。
治被傷筋絕方∶取蟹頭中腦及足中髓熬之,納瘡中筋即續(xù)生。
生地不限多少熟搗,用敷所損傷處。(《肘后方》云∶《短劇方》爛搗熬之,以裹傷處,以治四肢骨碎筋傷蹉跌方∶
以水二升,漬豉三升,取汁服之。
鹿角搗篩,灑服方寸匕,日三。
筋骨傷初破時(shí),以熱馬屎敷之無(wú)瘢。
大豆二升,水五升,煮取二升,以醇酒六七升合和豆汁服之,一日盡,如湯沃雪。(《肘后方》云∶治墮迮瘀血,無(wú)大豆,用小豆亦佳。)
羊腦(一兩) 發(fā)灰 胡粉 胡桃脂(各半兩)
上四味,搗和調(diào)如膏敷上,以生布裹之。
大豆一升熬去腥,勿使太熟,搗末,熟蒸氣遍合甑下盆中,以酒一斗淋之,溫服一升,覆取汗,敷杏仁膏瘡上。
黑大豆淋酒,即大豆紫湯法。
治被傷風(fēng)入四體,角弓反張,口噤不能言,或產(chǎn)婦墮胎,凡得此者,大重不過(guò)五劑。(方見(jiàn)第三卷婦人產(chǎn)后中風(fēng)門(mén)。)
阿膠 艾葉 干姜(各二兩) 芍藥(三兩)
上四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納膠令烊,分二服,羸人分三服。兼主女人產(chǎn)后崩傷下血過(guò)多,虛喘腹中絞痛。下血不止者,服之悉愈。
阿膠 艾葉 甘草 當(dāng)歸 芎 (各二兩) 干姜(一兩) 芍藥 地黃(各三兩)
上八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納膠令烊,分再服,羸人分三服,此湯治婦人產(chǎn)后崩傷下血過(guò)多,虛喘欲死,腹中急痛,下血不止者神良。
青竹茹 亂發(fā)灰(各如雞子大,二枚)
上二味,于炭火上炙令焦燥,合搗下篩,酒一升,煮三沸,一服盡之,三服愈。
大豆五升,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去豆,一服令盡,劇者不過(guò)三作。
干藕根為末,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如無(wú),取新藕搗汁服之。
桃仁(十四枚) 大棗(二十枚) 大黃 硝石 甘草(各一兩) 蒲黃(一兩半)
上六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絞去滓,適寒溫服盡之,當(dāng)下,下不止,漬麻汁一杯,飲之即止。
治腹中瘀血,痛在腹中不出,滿(mǎn)痛短氣,大小便不通方。
桃仁 蟲(chóng)(各三十枚) 荊芥(五分) 大黃 芎 (各三兩) 當(dāng)歸 桂心 甘草(各二兩) 蒲黃(五兩)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桃仁(五十枚) 水蛭 虻蟲(chóng)(各二十枚) 甘草 桂心 當(dāng)歸(各二兩) 芒硝(三兩) 大黃( ?
上八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絞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日三。(深師方無(wú)芒硝。)
桃仁(四十枚) 亂發(fā)(一握) 大黃(如指節(jié)大一枚)
上三味,以布方廣四寸,以繞亂發(fā)燒之, 咀桃仁、大黃,以酒三升,煮取一升,頓服,血盡出。(《肘后方》云∶仲景治墜馬及一切筋骨損方,用大黃三兩,緋帛如手大燒灰,亂發(fā)如雞子大燒灰,久用炊單布一尺燒灰,桃仁四十九枚,去皮尖熬,敗蒲席一握,長(zhǎng)三寸切,甘草一枚如中指節(jié),上七味,以童子小便量多少煎湯,成納酒一大盞,次下大黃,去滓分溫三服,先別銼敗蒲席半領(lǐng)煎湯以浴,衣被重覆,服藥斯須通利數(shù)行,痛楚立瘥。利及浴水赤勿怪,即瘀血也。)
桃仁(六十枚) 大黃(六兩) 桂心(二兩)
上三味, 咀,以酒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當(dāng)下血瘥。
蒲黃(八兩) 附子(一兩)
上二味,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不知增之,以意消息。
蒲黃(一升) 當(dāng)歸(二兩)
上二味,治下篩,先食酒服方寸匕,日三。
虻蟲(chóng)(二十枚) 牡丹(一兩)
上二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血化為水。(《備急方》云∶主久宿血在諸骨節(jié)及外不去者
凡被打及產(chǎn)后惡血,一切血皆煮續(xù)骨木汁二升飲之。
當(dāng)歸 大黃(各二分)
上二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
鍛石(七斤) 新豬血(一升)
上二味,和丸,熟燒之破,更丸,燒三遍止,為末敷上。
釜月下土為細(xì)末,以油和涂訖,臥羊皮上。
服小便良。
羊屎燥者燒作灰,和豬脂涂刺上,若不出重涂,乃言不覺(jué)刺出時(shí)(一云用干羊屎末。
薔薇灰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十日刺出。
酸棗核燒末服之。
又方 鑿柄燒灰酒服,二寸匕。
頭垢涂之即出。
治刺在肉中不出方∶煮山瞿麥汁飲之,日三瘥止。
用牛膝根莖生者并搗,以敷之即出。瘡已合,猶出也。
白茅根燒末,以膏和涂之,亦治瘡因風(fēng)致腫者。
鹿角燒末,以水和涂之立出,久者不過(guò)一夕。
嚼白梅以涂之。(《肘后方》用烏梅。)
嚼豉涂之。
溫小便漬之。
服王不留行即出,兼取根為末貼之。
苦瓠開(kāi)口,納小兒尿,煮兩三沸浸病上。
莨菪根水煮浸之,冷復(fù)易,神方也。
李葉、棗葉合搗,絞取汁點(diǎn)上即效。
濃煮大豆汁漬,取瘥。
以烏父驢尿漬之。
溫白馬尿漬之。
治因瘡腫痛劇者,數(shù)日死或中風(fēng)寒,或中水,或中狐尿刺主之方∶
燒黍穣,牛馬屎,生桑條,取得多煙之物燒熏,汁出愈。
熱蠟納瘡中,新瘡亦善。
以鳧公英草摘取根莖白汁涂之,多涂為佳,瘥止。
胡粉 炭 白灰 (各等分)
上二味,脂和涂瘡孔上,水出痛止。
搗韭及藍(lán)青置上以火炙,熱徹即愈。
櫟木根皮一斤濃煮,納鹽一把漬之。
濃涂杏仁膏,燃麻燭遙灸之。
溫桑灰汁漬,冷復(fù)溫之,當(dāng)令熱,神秘。
服黑牛熱尿,一服二升,三服即止。
蠟一兩熱炙熨,薄裹上,令水出愈。
魚(yú)目燒灰敷之。
熱煮韭拓之。
刮箭羽下漆涂之。
生桑枝三枚,納 灰中推引令極熱,斫斷,正以枝頭著瘡口上,熱盡即易之,盡三枚則瘡自爛,仍取薤白搗,綿裹著熱灰中,使極熱,去綿取薤白敷瘡上,以布帛急裹之,若有腫者,便取之,用薤白最佳。
生柳葉三斤細(xì)切,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適寒溫洗之,日三。(《肘后方》云∶老柳
以磨石下滓泥涂之,取瘥止,大驗(yàn)。
濃煮鼠查葉以洗瘡上,亦可搗葉取汁涂之。
爛搗七姑草封之。(《救急方》用七姑草和芒硝涂之)。
取豬膏涂之。
貫眾為末以涂上,干以油和之即愈。
蓮葉燥者一斤,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洗瘡上,日二。
羊乳汁涂之。
礬石著湯中令消,洗之。
芒硝五兩湯浸以洗之。
宜啖豬肉嚼 谷涂之。